清晨時分,長江銅陵段鐵板洲與和悅洲之間的夾江上,霧氣氤氳,茫茫一片。
在銅陵長江大橋內江江面上,遠遠地能望見一個江心小洲,那是大通古鎮的和悅洲。和悅洲呈圓形,四面環水,就像一片荷葉漂浮在水面上。這是一個原生態的江心洲,出行靠輪渡往返接送。
站在大通汽渡口的輪渡上,清爽的江風撲面而來,不一會就到了和悅洲。和悅洲是大通古鎮的一部分,和悅頭道街有典型的徽派建筑代表,時光洇染的水墨色痕跡、古老的馬頭墻、青石板鋪就的巷道,印證著曾經的繁華。
除了滄桑的老街,和悅洲最吸引人的是這里的長江“原住民”——長江江豚。從和悅洲碼頭步行20分鐘,就到了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過去由于水質惡化、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江豚數量一度大幅減少。如今,長江全面禁漁,這里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中心,江豚在和悅洲被很好地保護起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長江江豚是地球上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是繼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后長江里僅存的哺乳動物。在保護區的夾江里,我們很快就發現了江豚的蹤跡。到了開飯時間,飼養員向江中丟下一條條鯽魚,江豚露出水面,圓潤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微微上翹的嘴角,總是一副微笑的模樣。
能看到江豚戲水,這和長江銅陵段的水生環境改善有著很大的關系。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長著一張萌萌的笑臉,它是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大通鎮和悅洲上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首個利用半自然條件對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
在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里,人工圍養著11頭野生江豚,最大的一頭江豚有20多歲了。江豚種群數量的增加離不開它們的“守護者”——飼養員張八斤。老張的家就在和悅洲上,他的任務就是看護長江江豚。每天和江豚朝夕相處,老張對江豚感情很深,通過皮膚、脾氣等微小變化,掌握著保護區內每一條江豚的身體狀況。
和悅洲上,居民大多棄島上岸,張八斤卻選擇留在洲上,守護江豚。清晨,天色依然暗沉,張八斤已經開始為江豚準備美餐了。稱重,撒鹽,消毒,洗完再往魚嘴里塞點維生素,一早從江對岸運來的新鮮魚食,老張要翻好幾遍。每天給江豚喂食4次,每次約20斤餌料魚,一年365天風雨無阻。這段在旁人看來寂寞又漫長的巡江時間,在老張眼里卻意義非凡。
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過去30年,科研人員一直遵循著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三大策略,不斷加大對長江江豚的保護力度。通過各方的努力,長江“微笑精靈”得以頻繁現身。
在保護區的大門口,立著兩座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白鰭豚金屬雕像,提醒著走進這里的每個人,決不能讓江豚成為第二個白鰭豚。遇見江豚是千年修得的緣分,保護江豚是一場思想的修行,更是心靈的升華。浩浩長江,奔流不息。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3號主墩承臺混凝土澆筑完成,大江之上即將再起飛虹。古老的江豚與現代化的大橋在這里神奇交融。這里有值得珍藏的人間際遇和一切美好。
隨著長江生態的好轉和江豚保護工作的深入,不久的將來,江豚一定能夠重新在長江流域自由生活,與人類和諧相處。如果說江豚的夢想是有一塊干凈舒適的棲息地,那么,我們的夢想就是永遠守護這些“微笑天使”,因為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一起留住江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