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一年前的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科學提煉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深刻闡述“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釋放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強音。一年來,安徽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力前行,以新的文化擔當回應時代呼喚,書寫絢麗多彩的安徽文化篇章。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滋養著民族的根脈,引領著時代的風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傳統,如同一條血脈,貫穿古今,連接著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安徽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見證著華夏文明的興衰更替。從繁昌人字洞到蚌埠雙墩、含山凌家灘,遠古人類在廣袤江淮大地留下珍貴足跡;從肥西三官廟到淮南武王墩、鳳陽明中都,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跡訴說著安徽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從古老的徽州建筑到傳統的民間藝術,從經典的文學作品到流傳久遠的戲曲音樂,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散發出人文的溫度。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不僅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瑰寶,更是推動安徽文化繁榮發展的不竭源泉。
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歷史擔當激勵我們奮勇前行。去年以來,安徽省委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作出了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指導意見》,圍繞六大重點任務,作出“一梁五柱”部署安排,明確了安徽文化強省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在這個目標指引下,在高揚思想旗幟方面,我們加快實施推動理論宣講走深走實、提高理論研究闡釋水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等5項工程,培育國家高端智庫,推出高水平研究闡釋成果;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統籌推進文物和文化遺址保護利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進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等工程,推動一大批古建筑、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生;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持續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旅游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一批“皖字號”文化產業主力軍;在文藝創作方面,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揭榜掛帥”機制,創辦新安文藝獎,設立安徽省文化精品發展基金,加快推動文藝創作成高原起高峰……這一系列重大舉措,不僅充分彰顯了安徽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為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注入了強勁動力。
行動是最堅定的承諾,落實是最有力的回答。在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新征程上,需要各地按照既定部署要求,立足全局和長遠發展,抓實抓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各項任務落實,特別是將引育更多文化人才作為重要一環,深入實施“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加快推進領軍人才“點睛計劃”,著力打造既有神工巨匠又有能工巧匠、既門類齊全又結構合理的文化“皖軍”,以安徽人才奔涌之勢滋養文化之樹繁花滿枝。同時,要深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加強政銀企合作,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文化建設,不斷深化文藝院團、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健全文化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匯聚起建設文化強省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