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到縣里的醫院就診。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做手術,不用來回折騰,真是太好了。”一大早,霍大姐在泥河中心衛生院病愈準備回家,和醫生護士有說有笑,看上去精神狀態不錯。
霍大姐是廬江縣泥河鎮洋河村村民,幾天前開始出現腹痛,主要是劍突下疼痛,呈陣發性加劇,且伴有惡心、嘔吐和腰背部不適等癥狀。在家人的攙扶下,她來到鎮上的廬江縣人民醫院駐點醫生宛江峰診室。
在仔細詢問霍大姐病情后,宛江峰初步判斷,“怕是得了膽囊結石”。
宛江峰趕緊給霍大姐做了腹部檢查,CT結果通過醫共體信息化平臺上傳到廬江縣人民醫院智能影像中心。平臺那端,值班醫師看到影像資料和病史描述,很快出具了詳細的診斷報告,確診為“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建議盡快手術治療。
宛江峰為霍大姐制訂了詳盡的個體化診療方案,當天下午就施行了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手術完成得很順利,霍大姐術后恢復良好。
據泥河中心衛生院院長李傳文介紹,該院過去由于專科人才和醫療設備不足,無法實施外科手術,遇到像霍大姐這樣的患者,往往只能建議她們轉到上級醫院診治。眼下,這種尷尬狀況得到了徹底改變。
“現在中心衛生院是廬江縣人民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有牽頭醫院的支持,在我們衛生院就可以實施手術了。”李傳文說,醫共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區域均衡化布局,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縣里的醫生治病,費用卻是鎮衛生院的標準,這得益于廬江縣建立的縣域醫療共同體資源共享機制。
看病問題,一直是老百姓關心的頭等大事之一。而縣內醫院的醫療水平有時并不能滿足人們看病需求,患者只能長途跋涉去大型醫院看病。縣外就醫,不僅需要承擔高昂的通勤費、醫藥費,省市各大醫院的醫生、床位等醫療資源也很緊張,往往存在“掛號一個月,診斷幾分鐘,來回跑幾天”的現象。
改變“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現狀,把基層醫院做強,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迫在眉睫。作為安徽省綜合醫改試點示范區,廬江縣如何構建“小病解決在家門口,大病盡量不出城”的就醫模式?
去年以來,廬江縣以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新機制為著力點,以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綜合能力為落腳點,加速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醫共體以縣級醫院為牽頭醫院,上聯大型三甲醫院,中間強化自身建設,下通鎮村醫療衛生機構,初步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
廬江縣成立了“省內外知名專家診療服務中心”,通過與上海市胸科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單位合作,切實滿足患者多層次就醫需求,做到基層上轉的患者能接得住,醫共體內患者不外轉留得住,在當地就能享受到名醫專家的診療服務。
為全面提升醫務人員業務技能,廬江縣以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以及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等專項培訓與實用技能為重點,邀請專家、學者對醫共體內醫務人員開展基本知識技能全覆蓋培訓,鍛造群眾“好看病”“看好病”的可靠力量。
廬江縣醫共體牽頭醫院將分院當作自己延伸觸角的末端,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完善分工協作,暢通上下轉診通道,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連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讓優質醫療服務更可及,切實提升群眾就近就醫獲得感。
前段時間,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村民王大姐在一次常規檢查中,發現自己患有肺癌,需到大醫院進行手術,正一籌莫展之時,聽說上海市胸科醫院譚強教授專家團隊要來廬江縣中醫院坐診,便馬上預約了手術。
專家團隊運用胸腔鏡微創技術,將王大姐右肺中葉精準切除。“按照正常就醫流程,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在省級醫院就需要一個星期,要想動手術,床位緊張時排隊甚至需要一個月。”廬江縣中醫院醫療集團負責人王大力介紹,患者從入院到手術,僅僅用了兩天時間。
談及這次就醫經歷,王大姐的丈夫鐘會才滿心歡喜地說,醫共體建設縮短了就診及治療時間,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不只是讓老百姓看病少跑彎路,住院治療也更方便了”。
廬江縣同大鎮二龍社區代崗組村民胡老漢和妻子的親身經歷,見證了醫共體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
現年75歲的胡老漢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壓、腦卒中、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病,用他的話來說夫妻倆就是“藥罐子”“病秧子”的老病號,一生無兒無女,是村里的低保戶。有一天,胡老漢發現家里的常用藥快沒有了,由于行動不便,就打電話給社區健康指導員、同大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施家清。
很快,施家清和二龍社區村醫王國華就騎上電瓶車,冒著高溫酷暑趕到代崗組,為老兩口測量血壓、血糖、做心電圖,對其健康狀態、肢體活動、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并把倍他司汀等藥物交到老兩口手中。
“鎮村醫生每個月都到家里給我看病送藥,發現有什么不舒服,只要打個電話他們隨時就會過來,還帶著設備和藥品,以往農民哪有這待遇!”談起身邊發生的變化,胡老漢贊不絕口,“醫共體給我們帶來了溫暖,也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數據顯示,醫共體建設以來,廬江縣患者縣域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滿意度達到96.2%。一項醫療改革的創新之舉、有用之策、務實之效,正讓基層民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成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縣鎮村醫院,是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廬江縣衛健委主任高慧玲深有感觸地說:“面對群眾健康的新需求,我們要想方設法當好健康‘守門人’,讓家門口的醫院成為基層百姓的首診之選。”
高慧玲表示,接下來,廬江縣將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斷深化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進一步推進醫共體建設,實現縣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躍升,提高基層醫療能力,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