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以系統思維推進未來產業發展
2024年12月17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在對發展新質生產力作部署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決定未來產業版圖和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和關鍵路徑。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呈現融合交叉、深度耦合、多點突破態勢,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和攻堅突破正處于發展的關鍵節點。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系統思維把握未來技術、未來需求、未來空間、未來動能的關系,推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

前瞻布局,加快編制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指南。由于未來產業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究竟哪些領域可以真正作為我國未來產業布局的重中之重,還需要更高站位的前瞻布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最近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制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安徽省在2024年2月發布了《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圍繞四個面向,確定了“7+N”個未來產業賽道,重點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來網絡、生命與健康、低碳能源、先進材料、空天信息等領域。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關于未來產業方面的正式規劃或行動計劃出臺的不多,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普遍應用,進而規模化發展的支持政策亟待細化和發力。必須提前布局和謀劃,加快編制未來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要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蓄未來產業發展動能。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科技發展呈現廣度加大、深度加深、速度加快、精度加強的發展態勢,更加依賴體系化、建制化的科技攻關。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蓄未來產業發展動能,提升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早部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及其經濟社會價值預測研究,預判未來前沿技術的需求和發展方向。要明晰我國各地未來產業發展的精準定位。根據區域優勢培育特色產業,正確處理好搶位發展和錯位發展的關系,合理規劃、精準培育未來產業,積極推動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在此基礎上,編制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實現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并通過“創新要素集聚—形成產品原型—不斷豐富拓展應用場景”,逐漸實現各地區產業化、規模化、差異化發展。

高位推進,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創新體系。我國在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重點方向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在原始創新能力轉化為技術創新,進而進行產業轉化方面還存在堵點,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轉化的一體化布局尚不完善,未來產業創新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因此,我們要打通“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轉化”的通道,堅持原始創新和應用牽引“兩條腿”走路。要以原始創新為基礎。穩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建立長周期資助與評價機制,開辟引領性方向,以前沿技術突破引領未來產業發展,加強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聚焦重點發展方向,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開發計劃中納入未來產業項目,積極參與跨國聯合科研工程,建立長期穩定的國際合作模式。同時,發揮重大科技基礎項目溢出效應,解決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打造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打通從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通道。要以應用研究為方向,支持各地圍繞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培育產業應用生態體系,基于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積極部署未來產業,加大應用場景建設力度。提高現有應用場景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完善場景開放機制,在部分試點領域、區域啟動應用示范工程,以場景為牽引,貫通研發與應用,加快產業化進程。

統籌實施,培育完善未來產業發展生態。未來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需要長期資金投入和穩定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強化人才、風險投資、數據與算力等創新要素向企業的匯集與開放。雖然近幾年我國人才資源持續豐富,但是高層次人才總體規模數量偏少,高層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在風險投資、智算能力、配套政策等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未來產業孵化、培育、成長需要融合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要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加大投入,引導設立未來產業專項資金,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優化風險撥備資金等補償措施。堅持分類施策和精準施策有機結合,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要加快高端人才、領軍人才的培育與引進力度。充分發揮高校與科研院所力量,推動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世界級未來產業發展平臺,吸引國內外頂級人才落地,并提供相應的人才配套措施,完善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要統籌區域創新資源。以適度超前的數字化新基建為支撐,統籌區域創新資源,構建產學研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創新生態,筑牢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底座,開展科技創新共同體和科創走廊建設,共同創建未來產業發展一體化生態圈。

上下聯通,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梯度培育機制。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未來國際競爭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的產業化鏈條,在于培養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集群,這些都需要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實現。但是,當前我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還相對較弱,科技創新生態也需進一步完善。要充分發揮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完善梯度培育機制,形成“初創企業—‘小巨人’企業—領軍企業”梯次接續的企業群體。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強化對企業的激勵,支持企業前瞻布局基礎與前沿研究,在未來產業發展鏈條的各環節細分領域,不斷積累技術資源與市場資源,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快速發展,培育多元化的未來產業推進力量,著力提升未來產業發展全鏈條的整體韌性。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帶動優勢。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引領能力,在促進“四鏈”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須鼓勵科技領軍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培育行業發展新優勢。向上中下游中小企業開放創新、市場、人才資源,在技術攻關、生產驗證、標準制定等方面加強合作,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梯度培育機制,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日韩三级电影|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yellow2019电影在线高清观看|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日韩亚洲欧美视频|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 免费黄色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黄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15p| 太大了阿受不了好爽小说| 三中文乱码视频| 成年入口无限观看免费完整大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大片aw|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 久香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极品新婚夜少妇真紧| 亚洲www在线| 欧美videos极品|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亚洲小说图片区|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