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攻堅克難、主動作為,一季度全省經濟頂壓前行,二季度以來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主要指標增速回升、高于全國、位次前移,經濟運行平穩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
1.經濟增長快于全國、位次前移。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4萬億元,增長5.3%,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1個百分點,由一季度比全國低0.1個百分點轉為高0.3個百分點,在全國位次由第18位前移至第14位。其中,一產增長3.5%,二產增長7%,三產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比全國高2.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比全國高0.1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比全國高3.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1%,比全國高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7.4%,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夏糧總產351.9億斤、居全國第3位,增加3.7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肉類產量增長1.4%,水產品產量增長4.3%,蔬菜產量增長3.2%。
2.新質生產力持續壯大。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生產增勢良好。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2%,比一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8%和32.7%,兩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0.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3%,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81.4%,集成電路產量增長69.9%,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4%。轉型升級類投資持續較快增長。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16.4%,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2.4個百分點,連續42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4.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9.9%。新型消費快速增長。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7.2%,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3.1個百分點。國內旅游人數增長8.4%,旅游消費增長17.7%。
3.發展質效持續改善。工業利潤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159億元,增長21.1%,比全國高17.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3.4%,比一季度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2.8倍、電子信息業由去年同期虧損47.3億元轉為盈利69.9億元。能耗水平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一季度增長2.5%轉為下降2.9%。財政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70億元,下降0.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下降1.4%,收窄2.5個百分點。
4.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全省設備購置投資增長37.2%,比全國高19.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設備購置投資增長42.3%,占項目設備購置投資比重超八成。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0%,高于工業投資增速12個百分點。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和“徽動消費”系列活動帶動下,上半年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46.9%、比一季度加快5.6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3%、降幅收窄4個百分點,家具類下降8.9%、降幅收窄3.1個百分點。在專項債券等資金快速落地帶動下,政府類投資增速回升,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2%,比全部投資增速高4.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6個百分點,其中占比較大的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51.4%、20.7%和63.7%。
5.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業總體穩定。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9.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8.5%,超序時進度8.5個百分點;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年度控制目標。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上半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5076元和12174元,增長3.9%和6.7%。民生等重點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長2.1%,農林水支出增長16.4%,交通運輸支出增長21%。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漲幅為0.2%,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7%,非食品價格上漲1%;消費品價格下降0.3%,服務價格上漲1.1%。
下半年經濟形勢展望
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工業生產與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同時也應當看到,經濟恢復過程中存在不平衡現象,即供給端較強、需求端較弱,產業轉型升級堵點不少,穩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但總的看,當前安徽正處在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累積增多,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預計下半年全省經濟仍將延續平穩向好態勢。
主要有利因素:一是宏觀調控力度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協同發力,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兩重”建設等部署加快落地見效,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近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上調了對我國經濟增速預期,這些都有助于增強市場主體對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二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持續保持10%以上較快增長;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較快發展,文旅等服務消費保持活躍;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上半年,全省累計新設企業18.4萬戶,截至6月底,企業數達242.5萬戶,同比增長6.4%。三是要素供給保障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加大,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2.7%,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32.8%,普惠小微、民營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0.4%和13.5%。科技創新持續發力,上半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7.5%,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1.5%。電力供應平穩有序,迎峰度夏保障有力,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3.3%,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12.5%。
主要不利因素:一是貿易摩擦升級不容忽視。美西方對我國關鍵新興行業的圍堵打壓持續升級,最近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的臨時關稅措施,將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二是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從消費看,居民預防性儲蓄傾向增加、消費意愿和能力不足,今年以來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持續處于4%左右的較慢區間。從投資看,受企業投資意愿不足等影響,新形勢下招商引資難度增大,上半年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同比減少。三是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全省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回落、連續2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下。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低位運行,光伏行業硅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環節產品價格下降較多。上半年規模以上小微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1.2%。
下階段,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續深化各項改革舉措,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狠抓各項任務落實,積極擔當、爭先進位,努力為全國發展大局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