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再次釋放出為基層減負的鮮明導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減負,關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風,關乎抓落實的成效和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持之以恒、精準施策,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個別地方和部門由于認識誤區、思維慣性、利益固化等原因落實基層減負出現偏差,“應減未減”“此減彼增”“不減反增”等現象時有發生。如,有的正式發文少了,但便箋通知提示多了;有的會議次數少了,但會議時間更長了;有的綜合檢查考核次數少了,但單次走訪調研內容多了;有的甚至出現以形式主義做法整治形式主義,給基層減出一堆“形式主義臺賬”“自查自糾報告”“減負工作總結”……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要找準“問題關鍵”、破解“關鍵問題”,在源頭治理、具體精準、關愛賦能上共同發力,真正讓基層干部在改革發展一線“輕松上陣”。
為基層減負首要在明確權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基層長期“超載”,減負獲得感不強,根源在于事權不明、責多權少,更要隨時接受上級部門以“屬地管理”為由的“甩鍋”。為基層減負,首要的是明確基層權責,厘清不同層級、部門、崗位之間的權責界限,建立健全務實合理的權責清單,著力構建責任邊界清晰、任務分工合理、運行高效有序的基層工作體系,讓基層干部清楚“該干什么”“該怎么干”“該擔什么責”,心無旁騖耕好自己的“責任田”、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為基層減負關鍵在具體精準。一方面,要細化具體化有關規定,及時堵住“漏洞”、“真空”領域,防止形式主義“隱形變異”、花樣翻新。比如,嚴格控制臨時性、配套類、分工類發文和會議;明確規范各類文件的字數,各類會議的時長、參會范圍和層級;進一步壓減考核指標、壓縮考核提供材料的文字量,不得“搭車”設置考核內容等。另一方面,不能把反對形式主義等同于反對必要形式,搞簡單化“一刀切”。不能將為基層減負簡單理解為對文件會議、督查檢查考核減量控數;更不能為了數據好看,無差別“叫停”必要的文件會議、督查檢查;不能把為基層減負異化為減責任減擔當,甚至把合理的制度程序當負擔。
為基層減負重點在關愛激勵。基層減負說到底是為了給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的精力,心無旁騖抓落實、干實事、出實效。近年來,隨著減負工作向縱深推進,基層干部工作負擔明顯減輕,但心理壓力依舊較大、工作動力不足。比如,一些地方問責簡單泛化讓基層干部“如履薄冰”;在干部年輕化背景下,有的年齡較大基層干部過早看到天花板,權衡之下主動選擇“躺平”……可見,減負既要以“瘦身”之舉讓基層擺脫束縛、放開手腳,也要行“健體”之策減輕心理壓力,完善激勵機制,消除后顧之憂,讓干部真正認可基層、真正扎根基層、真心奉獻基層。
求得基層減負“最優解”,還要多點“換位思考”,多站在基層干部、群眾角度想問題作決策,設身處地體會基層干部群眾急難愁盼,真正搞清楚基層減負減什么、弄明白怎么減,確保在“簡”中求“精”,在“減”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