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蚌埠工業與商貿職業技術學校服裝工程系主任、教師楊梅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來自遠方的喜報也翩然而至。在第四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部公布了12位2024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其中,蚌埠工業與商貿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楊梅成為我省唯一入選者。
作為職校老師,楊梅深知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始終心懷仁愛、躬身示范,是學生心里可親可敬的“梅媽媽”;作為擁有一手非遺絕技的“江淮名匠”,她傳承和發揚了在民間已瀕臨失傳的盤扣技藝,并用匠心守護教育初心。深耕職教領域31載,楊梅以無私的教育熱情和扎實的工匠精神成為學生們以技立身、以技報國的引路人,傾情譜寫了一首動人的教育贊歌。
“教育的藝術就是愛的藝術”
一折一疊、一彎一繞,于手指翻飛間,一條普通的布帶便化作一枚精巧別致的琵琶扣。在蚌埠工業與商貿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室內,楊梅老師正在向學生們展示初級的盤扣技藝。這門“服飾配件設計”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但在開設之初卻困難重重。
1993年,21歲的楊梅從蚌埠服裝工業學校(蚌埠工業與商貿職業技術學校前身)畢業,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當時,楊梅負責的“服飾配件設計”作為學校的新開課程,缺乏教輔資料,甚至沒有專用教材。楊梅利用寒暑假跑圖書館、跑市場,費盡心力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再結合學生特色、市場需求,總結編寫課程教材。因內容豐富、易于理解,“服飾配件設計”逐漸成為學校品牌課程,楊梅當選該校首批服裝設計與配飾專業帶頭人。
在實際的教學中,楊梅需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不少學生來自農村,文化課基礎薄弱,種種原因導致缺乏自信心、對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楊梅是從職業學校走出來的,她非常了解這些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慢慢打開學生的心扉、逐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楊梅常說:“教育的藝術就是愛的藝術,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我們應該更有耐心、更包容,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發掘他們的潛力和優點,欣賞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與支持。”學生張萌感冒了,楊梅會在課間端來一杯板藍根沖劑;家境拮據的學生內心敏感,楊梅會把遇到困難又難以啟齒的孩子悄悄叫到辦公室,拿出準備好的衣服和食物送給她……陪伴、談話、排憂解難,在學生和同事的眼中,楊梅總是體貼入微,能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她的辦公桌上,常年堆放著厚厚一摞分門別類的作業和記錄冊,記錄著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總有她的關心和牽掛。
“如果沒有楊老師的鼓勵,我根本沒有勇氣站上比賽的舞臺。”2016屆畢業生盛明文回憶道,2014年她首次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安徽省選拔賽,因為心態和技能沒跟上,遺憾地被淘汰。這次的失利讓盛明文非常沮喪,楊梅發現后,第一時間找她談心。
“她像朋友一樣安慰我,抽出休息時間幫我提升薄弱環節。現在回想起來,心里還是暖暖的。”在楊梅的不斷鼓勵和悉心指導下,盛明文第二年一路過關斬將沖到國賽,并獲得三等獎。這次獲獎也讓盛明文有了進入合肥師范學院深造的資格,并在畢業后赴上海工作。
多年來,楊梅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用比賽來磨煉毅力、錘煉心態。她指導學生在全國及省市各類比賽中獲獎多達70余次,她所在的服裝工程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對口升學率和就業率。
小小盤扣結出“江淮名匠”
盤扣,也稱盤紐,是傳統服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如今,這門技藝已經日趨罕見,但推開楊梅老師大師工作室大門的一剎那,仿佛進入了玲瓏別致、千變萬化的盤扣大世界。
蝴蝶扣、鳳凰扣、梅花扣、柳葉扣……各種形狀的盤扣,或被裝裱成藝術畫、或被制成胸針耳環等裝飾品,可以靈活運用在生活的細枝末節處。楊梅告訴記者,她在小時候就喜歡看母親做盤扣,小小的盤扣總會讓原本普通的衣服變得別致起來。在任教“服飾配件設計”課程后,楊梅結合自身興趣開始認真鉆研起盤扣這門傳統手工藝來。
“盤扣雖小,卻蘊含匠人的大智慧、大情懷。”楊梅告訴記者,每一枚盤扣的制作都要經過裁剪、縫制、扣條等多道工序,從材料選擇、色彩搭配到工藝制作、造型創新都頗為講究。一開始,楊梅制作盤扣并不嫻熟。那時網絡不發達,每到節假日,她便一頭扎進書店或圖書館,補學技藝文化知識。在丈夫的印象中,妻子楊梅常常在茶余飯后手不離布、縫縫補補,屋里犄角旮旯也堆滿了盤扣的制作材料。
在熟練掌握盤扣技藝之后,楊梅又開始尋求這門藝術的創新之法:“基本手法學會后,萬物皆可盤。你可以隨意賦形,根據材質、衣物制作出千變萬化的造型,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可以作為盤扣的靈感來源。”
在2014年第六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上,楊梅被推薦為絕技絕活頂尖人才,她的手工盤扣從全省79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大賽啟動儀式絕技絕活表演項目。此后,她多次受邀參加省女職工風采展示、省婦女手工創業創新成果展等活動。2020年獲評安徽省首屆“江淮名匠”。
為了讓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手工藝,她像師傅帶徒弟一樣,傾心盡力地手把手教學,讓學生在言傳身教中感受傳統手工藝的溫度和力量。“盤扣的制作過程是非常考驗學生的,這門技藝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耐心、毅力和創造力,能教會他們腳踏實地與精益求精。”楊梅說。
勇擔社會責任的全國楷模
2018年,“楊梅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學校成立。此后大師工作室成為楊梅帶領學生開展技能培訓、技術攻關、新品研發、開拓創新的“試驗場”,同時,也成為她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的“訓練場”。楊梅認為,建設強大學科,老師要擔當起中流砥柱的責任,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在她的帶領下,服裝工程系堅持“興教必先強師”,層層推出學科名師,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項教科研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教師公開課、微講座、師徒結對、一對一輔導等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一支教學能力精湛、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遇到楊老師是我的幸運,沒有楊梅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今年22歲的彭甜甜剛剛度過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教師節。
5年前,楊梅赴金寨縣開展為期一年的對口幫扶支教,為當地技師學院升學班教授服裝效果圖,這門課原本是該校學生彭甜甜的弱項。“楊老師愛笑,說話如春風化雨。每個知識點她都結合例子講透,我很容易就能弄懂。”經過楊梅一年的授課,彭甜甜的成績提升很快,后來還在楊梅的指導和幫助下順利考入皖西學院。
除了支教工作,楊梅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2021年,楊梅拍攝了《中式盤扣技藝》系列5個視頻的公益性質非遺慕課,上傳在安徽省文化館、安徽省公共文化云官網上,惠及廣大群眾。2022年以來,楊梅多次參加市級非遺展演活動,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非遺慕課等多種形式,傳承和推廣盤扣等手工藝,公益培訓近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