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徽
2024年12月17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確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方面,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實現新提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當先鋒”的改革目標,系統部署了我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舉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要求,深刻認識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樹立改革創新領跑意識,自覺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躍升,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抓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建設美麗安徽的重要任務。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建立常態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工作機制。以PM2.5控制為主線,完善源頭管控、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機制,深化重點行業治理,強化重點區域協同,推進重點時段管控,促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和統籌推進機制,實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巢湖綜合治理和淮河流域水質提升行動,促進大江大湖水質穩定向好。著力構建重要流域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完善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把馬鞍山打造成長三角“白菜心”體制機制。持續強化水質不達標斷面攻堅,“一斷一策”推動治理。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建立健全預防為主、風險管控、水土共治體系,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建設,強化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風險管控。深入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機制。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全省域梯次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打造一批“無廢城市”建設特色樣板。

聚焦生態保護修復抓改革。生態保護修復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的重要保障。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持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筑牢生態屏障。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管控制度。構建覆蓋全域、科學精準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施成果定期調整與動態更新,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聚焦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態問題,建立從問題識別到解決的分區分類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因地制宜實施系統化保護、精準化修復、精細化管控。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管理。強化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環境監督,常態化組織開展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遙感監測和疑似生態環境問題線索排查,健全問題核實處置工作機制,推動問題整改。加快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工作機制,健全生態調查監測與評估等標準規范。提升生態保護修復水平。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建設。建立生態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修復成效評估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科學評估生態保護成效和生態產品價值。

聚焦發展方式轉型抓改革。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優化。以煤電、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為重點,優化并實施綠色化、低碳化改造政策。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健全適應未來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政策。支持風電、光伏、氫能等非化石能源發展,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打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組合拳,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積極支持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建設。強化產業綠色發展導向,完善綠色產業、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綠色稅制等政策體系。加強規劃環評引領,優化區域、園區產業結構和布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完善減污降碳協同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將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逐步擴大實施范圍。探索設立減污降碳協同考核指標體系,積極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和氣候投融資試點,發揮減污降碳示范帶動作用。

聚焦完善治理體系抓改革。完備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新時代新征程上,要不斷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聚焦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破解體制機制建設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完善法規標準政策體系。按照“急用先行”原則,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小快靈”立法。加快制定畜禽養殖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基于地面驗證和遙感監測的生態質量監測及重要水體水生態監測體系。加快建設省級以上開發區、重點鄉鎮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健全監測協同管理機制,優化配置全省監測資源,提升跨區域協作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科技攻關合作機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營造“產學研金介”深度融合、科技成果順暢轉化的創新環境。拓展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三個全覆蓋”范圍,提升非現場執法監管效能。健全環境應急處置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建立常備綜合應急隊伍,提高環境應急專業化水平。積極構建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皖北、皖中、皖南3個環境應急物資庫。探索建立毗鄰地區應急監測專家、設備和物資合作共享機制。

聚焦齊抓共管共治抓改革。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涉及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的系統工程。新時代新征程上,要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共治格局,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系統施治、綜合施策。加強協同治理。強化重要流域規劃引領,統一生態環境治理標準,建立上下游產業發展與流域治理協調融合機制。建立跨界水體共建美麗河湖機制,形成一批共保聯治制度創新成果。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支持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開展聯防聯控,健全省際毗鄰地區重污染天氣協同應對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發揮法律震懾作用。用好市場機制。探索推進用水權、土地權、山林權、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權”改革,強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建設新安江—千島湖共同保護合作區,推廣資金、技術、人才、產業等多元化生態補償模式。完善生態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讓保護者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者付出相應代價。強化責任落實。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規定。完善行業主管部門監管機制,落實“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要求。推動鄉鎮(街道)環保工作站建設,打通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最后一公里”。強化企業污染治理主體責任,完善重點行業環??冃Х旨壷贫龋罨h境信息依法披露改革,健全環保信用監管體系。強化社會監督,健全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完善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環保論證公眾參與制度,推動全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污染治理。

(作者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男人j进女人p里动态图|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小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日本| 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男性玩尿眼玩法|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情侣| 2019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免费| 大胸校花被老头粗暴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试看60分钟免费播放| 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女做性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 亚洲性图第一页|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57pao一国产成视频永久免费|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99精品视频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一定要抓住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2021国产果冻剧传媒不卡 |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