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勇當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的排頭兵
2024年12月17日

安徽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改革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三個方面為全國作出貢獻。1978年,鳳陽縣小崗村率先發起“大包干”,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大幕。2000年,我省作為全國唯一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省,為全國取消農業稅奠定了實踐基礎。2008年,我省作為全國首批3個整省試點之一,為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改革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有力推進農村土地制度、產權制度、經營體系等改革,打造農村改革的“安徽樣板”。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底線,著力抓好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三塊地”改革。2020年以來,我省先后參加了4批延包試點,在全國率先出臺二輪土地到期延包整省試點方案,探索出延包“八步工作法”和解決無地少地農戶“地、利、崗、保”相結合的辦法,受到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充分肯定。在滁州整市8個縣及金寨縣、泗縣、東至縣共11個縣(市、區)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宅基地轉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入市成交面積2500多畝、成交金額2.3億元。二是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省清查集體資產2278億元,界定集體成員5500余萬人,發放股權證書1600多萬本。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1.38萬個、占比85%,通過“三變”改革村集體平均增收17.6萬元。實施百村引領、千村示范、萬村提升“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2023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達8130個、占比50.7%。按照“省級抽選+各地自主選擇”模式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2024年全省審計村集體經濟組織超3000個。三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初步構建了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省培育家庭農場32萬個、居全國首位,農民合作社11.5萬個、居全國第4位,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5.4萬個、居全國第6位。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意見》,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白名單”,累計發放貸款10萬戶、582億元。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新農人協會,會員達400余人,創新開展“新農人下午茶”,為經營主體排憂解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奮力譜寫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安徽篇章。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始終是農村改革的主線。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我們將堅持“大穩定、小調整”,高質量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整省試點工作,到2026年全面完成全省1200萬戶農戶延包任務,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加強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健全糧食安全保障制度。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我們將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等六大工程,支持多種糧、種好糧,努力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到2035年,全省糧食產能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積極開展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試點,對300畝以上規模種糧主體進行補貼,在泗縣、霍邱、含山、廣德疊加開展種糧收益保險。重點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全面推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更好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保險需求,保障糧食等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我們將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全面推進網格監測、數據比對、動態管理、精準幫扶、風險防范“五個常態化”建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及時處置。建立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和兜底式保障相結合。穩妥開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工作。建立以提升發展能力為導向的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

完善維護農民合法土地收益機制。保護進城農民的土地權益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我們將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總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做法,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路徑,讓農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紅利。維護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宅基地使用權,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權取得或變相取得,不能以任何形式開口子、搞變通。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我們將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每年重點扶持1000個村,力爭到2027年,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扶持全覆蓋。穩步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機制和監督制度,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

完善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的應對之策,是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將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構建全領域、全鏈條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廣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深入實施“千員帶萬社”行動計劃,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健全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發展機制。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將持續推進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建設,到2027年全產業鏈產值達1.65萬億元,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加快推進皖北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到2027年集群產值達5500億元。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培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高標準農田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體現。2018年農田建設管理職能整合以來,我省探索建立了資金穩定增長、工程質量監管、耕地質量提升、集體組織網格化管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管、護機制,連續五年獲農業農村部通報表彰,兩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到2035年逐步把714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

(作者為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传播媒体app大全免费版官网 麻豆传播媒体免费版官网 | 欧美性猛交xx免费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帅哥我要补个胎小说|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三男三女换着曰|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的mv视频|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韩国中文电影在线看完整免费版| 在线jlzzjlzz免费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 a毛片在线观看| 日产码一卡二卡三国产乱码|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疯狂七十二小时打扑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男女下面无遮挡一进一出|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 男女特黄一级全版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欧美自拍另类|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日韩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白丝女班长被弄得娇喘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