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 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
2024年12月1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推動下,安徽從長三角的“旁聽生”“插班生”變成“正式生”。安徽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面向新階段新征程,安徽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進一步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個最大紅利,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上當先鋒。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能安徽躍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安徽牢牢把握“國之大者”,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快推進“一體化”進程,推動各地與滬蘇浙加強協調聯動,構建緊密型、互補型合作關系,區域協調共進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位勢顯著提升。

重點板塊協同發力,協調發展格局持續優化。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皖北、皖南、皖西等全面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區域發展格局更為協調。合肥都市圈獲批建設,強化與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聯動發展,2018—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增加92萬,在41個長三角城市中位居第二。蕪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銅陵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區、馬鞍山先進鋼鐵材料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國家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皖北地區依托承接產業集聚區和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機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步伐,2023年皖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十三五”以來首次趕上全省平均增速。上海與六安革命老區對口合作深入開展,建立農產品對滬銷售渠道,2023年銷售額172.4億元,同比增長23.9%。

合作平臺提質擴能,發展能級水平顯著提升。創新、產業、開放等領域合作的空間載體、功能載體不斷強化,一體化發展動能更為強勁。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速建設,上海、江蘇、浙江分別與皖北“牽手”共建的10個合作園區全部掛牌。授牌成立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成為產業合作重要載體。科創要素和產業要素跨區域對接,“皖”字號“科創飛地”加快建設,G60松江·中安科創園開園兩年多來企業入駐率已達80%。推動合肥、蕪湖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聯動發展區,虹橋進口展示交易中心在皖設立分中心,有效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效應。

毗鄰區域加強合作,鏈接廣度深度不斷拓展。以長三角規劃綱要明確支持的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為突破口,圍繞規劃協同、產業協作、設施互聯、生態共保、民生共享開展先行探索。江北新區與來安縣、南譙區與浦口區分別共同出資成立平臺公司,江寧—博望一體化社會治理中心實體化運營,2023年,3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累計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77個,協議總投資超460億元。依托“一地六縣”批復設立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啟動建設。聯動浙江省加快推進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共同打造長三角休閑度假旅游“后花園”。2023年,黃山市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5.5%和57.8%。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深化建設,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70億立方米干凈水源。

通道樞紐功能強化,開放合作更為便捷高效。充分發揮安徽連接滬蘇浙、輻射中西部“兩個扇面”優勢,建成聯通長三角、中部地區的杭黃、商合杭、池黃等高鐵,全省高鐵運營里程居全國前列。江淮運河正式通航,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水運新格局。創新探索沿江城市港口與上海港“聯動接卸”新模式,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3萬噸船舶到蕪湖、萬噸級船舶到安慶的歷史性突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穩步推進,積極打造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成國家物流樞紐4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4個、國家示范物流園區6個,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構建。

進一步發揮長三角一體化在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牽引作用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安徽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的殷殷囑托,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拉高標桿、拉長長板,加強與滬蘇浙戰略協同和功能鏈接,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在安徽匯聚耦合,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協調發展格局。

建強動力系統,做特區域板塊,構建優勢互補區域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要加快構建省域內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強化合肥、蕪湖雙核支撐,增強合肥都市圈綜合承載能力,推動各區域板塊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一是推動合肥都市圈提質升級。提升合肥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發展質效,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現代化都市圈。深化與上海大都市圈科創合作,加強合肥與南京雙城合作,推動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向合肥延伸。二是進一步提升沿江5市支撐作用。加快培育高能級蕪馬都市圈,加強資源優化組合和創新協同配合。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大物流、大產業,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高水平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三是推動皖北全面振興。用好滬蘇浙結對合作幫扶和省內南北合作共建機制,建強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集群,加快釋放皖北城市群新型城鎮化潛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四是高標準建設“大黃山”。立足生態型、錨定國際化、對標世界級,增強對長三角地區高品質服務能力、高端消費的吸聚能力、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能力,建設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富有文化生態魅力的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

發揮比較優勢,強化功能鏈接,推動重點領域合作賦能。面向新階段,總書記要求長三角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要進一步聚焦長三角所需和安徽所長,圍繞產業、科創、安全等優勢領域,深化與滬蘇浙合作,在一體化中增強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一是聚焦創新,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全力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推動重大創新平臺“高原造峰”,創新政策通用通兌,促進創新成果高效轉化。二是聚焦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長三角跨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機制,深化產業鏈供應鏈互保機制。支持重點領域“鏈主企業”牽頭組建長三角產業鏈聯盟,打造新能源汽車、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聚焦安全,扎實做好糧食、能源保障。堅決扛牢糧食保供責任,持續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持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深化全產業鏈建設行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加快建設一批支撐性、調節性電源項目,建設長三角千萬千瓦級綠色儲能基地。

借力借智借勢,陸海內外聯動,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用好滬蘇浙開放平臺通道優勢和安徽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在“左右逢源”中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作用。一是共建高能級開放平臺。深度對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區,共同打造虹橋國家開放樞紐升級版。對接策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引流高端金融資源服務安徽實體經濟發展。全面實施安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依托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加強與滬蘇浙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單一窗口”互聯互通協作,提升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二是加強“抱團出海”。依托長三角行業協會商會和龍頭企業率先走出去的平臺、銷售網絡、市場認可度等優勢,加強徽派企業與滬蘇浙“抱團出海”,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開拓。三是強化內陸開放功能。實施沿長江科技創新走廊鏈通行動,推動健全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機制。加快提升引江濟淮通航便利性,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進一步提升水運向河南等中部地區的輻射通達范圍。

打破地區分割,破除行政壁壘,構建跨行政區域合作發展新機制。總書記要求安徽勇于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最大制度障礙。有必要以省際和市際毗鄰地區為重點,探索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增強區域協調發展內生動力。一是強化多層次協調對接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多層級、多領域的省際溝通協調機制。完善省內區域合作對接機制,鼓勵市、縣常態化開展跨行政區溝通交流,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合力。二是健全全方位政策保障體系。從戰略層面加強省際毗鄰地區系統規劃,協力推動省際市際毗鄰地區深化合作,因地制宜探索共建共享、共擔共贏一體化發展路徑。加大對重點合作平臺的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支持力度。三是加快探索市場化利益分享機制。借助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科創飛地等平臺載體,積極運用參股運營、托管經營、定向合作等市場化合作模式,創新管理運營合作方式,探索建立財稅分享機制和統計分成機制,實現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

順應民生期待,優化公共服務,努力跟上長三角共同富裕步伐。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長三角要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當前安徽區域協調發展的相對短板在民生。要積極推進與滬蘇浙重點民生領域資源共享,提升全省居民在一體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加快實現共同富裕。一是拓展公共服務合作領域。采取共建共管、集團化管理、建設分院、委托管理等形式,積極引進滬蘇浙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推動共建健康養老目的地,發揮皖南、皖西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招引滬蘇浙產業資本和品牌機構進入我省養老市場,打造高水平健康養老目的地。二是共建生態優先和諧共生美麗長三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美麗安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探索“兩山”價值轉化路徑。三是強化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合作。推進城市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管理運營領域的合作,鼓勵各地采取“策規建管運”全過程一體化模式,注重運營前置,實施片區全生命周期更新開發。支持平臺公司做大做強,增強城市片區更新開發綜合能力。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滬蘇浙平臺公司,聯合開發地方城市片區,提升更新開發活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經濟研究院)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bbwbbwbbw|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性伦片美国刺激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天堂一码二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适合一个人在晚上偷偷看b站|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在线观看xxx| 图片区另类小说|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 约会只c不y什么意思| 国产久视频观看| 2021国产果冻剧传媒不卡|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tube美国xxxx69|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4444kkkk|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免费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丝瓜草莓www在线观看|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xxxxx做受vr| 免费一级特黄视频|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看| 一级片在哪里看|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图片第一页|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