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現鄉村善治的有效途徑。”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不久前,國家相關部委聯合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標志著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善治”新路徑,借助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集自治有序、法治有力、德治有效于一體的現代化鄉村。
以數字化創新鄉村自治。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組織,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發揮其在組織動員群眾、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讓治理手段更豐富。整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村民自治方式的空間轉向、思維轉向、方式轉向,由“傳統型自治”轉向“技術性自治”,推進數字化在線政務服務,實行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等智能化防控,通過線上診療、在線咨詢、遠程教育等引導公共服務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治理和服務效能。讓群眾參與更便捷。拓展村民參與公共事務渠道,利用小程序、村民自治APP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在線投票系統、即時反饋機制等村級民主協商新平臺,發揮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群眾說事、民情懇談等線上民主協商活動,讓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實現村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參與到鄉村的重要議事活動中來,打造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真正實現“指尖上的民主”。讓工作監督更高效。運用大數據的數字監督功能,加強對基層權力監督,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線上監管平臺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化,有效延伸監督觸角,打通村民監督“最后一公里”,讓監督更有力度和深度。
以數字化助力鄉村法治。鄉村振興,法治同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增強農民法律意識”。鄉村治理,法治是前提和保障。用數字化聯通法律服務。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積極拓展移動端法律服務的應用,整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等地方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集中于智能移動調解系統,通過在線平臺,使得鄉村居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質量可靠的法律服務。用數字化培養法律人才。依托全國智慧普法統一平臺,為鄉村“法律明白人”提供在線網絡教學,讓鄉村中的“法律明白人”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進行學習,提高培訓效率與靈活性,讓“法律明白人”成為基層治理的“多面手”、鄉村振興的“領跑員”,打造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隊伍。用數字化助力法治宣傳。制定農村網絡普法宣傳教育實施方案,建立覆蓋農村的網絡普法宣傳教育體系,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移動客戶端發布普法知識或視頻,將優質的公共法律知識引入農村,制作貼近農民生活的在線普法宣傳品,通過開展直播講法、法律競答等互動形式,逐步實現農村法治教育的普及化和常態化,讓鄉村法治能夠更加深入人心。
以數字化推動鄉村德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要在實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時,注重發揮好德治的作用,推動禮儀之邦、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社會建設相輔相成。數字技術與傳統德治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耦合不僅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進程,還在德治教育的推廣和效果提升方面顯示出顯著優勢。數字平臺豐富文化生活。依托數字網絡文化建設和數字化文化資源,創新使用數字農家書屋、公共文化服務等云端平臺工具,不斷豐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多元應用場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字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通過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注入新的動能。數字科技傳承鄉村美德。積極對鄉村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等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挖掘,深入汲取其中愛黨愛國、向上向善、自強不息、重義守信、親仁善鄰、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等具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鄉風、民風和家風,依托數字技術創新表達方式,通過數字平臺提升傳播效果,潛移默化影響村民,教育引導群眾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數字積分激勵德治創新。利用數字化技術創新推廣鄉村積分管理,將鄉村重要事務量化為具體積分指標,將農民群眾心中所感、眼中所見轉化為具體分值,使鄉村治理從無形變為有形,引導村民樹立文明新風,共建文明美麗家園,以“小積分”激發“大能量”、解決“大問題”。近年來,安徽省各地對積分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探索,如宿州市蕭縣杜樓鎮八莊村的扶貧“愛心超市”,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的“道德銀行”,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的“積分儲蓄站”等。
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先導,中國特色鄉村善治之路,就是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在現代政治文明的發展中,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優良治理之路。2024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強調: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數字化的加入則為這一治理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自治更為廣泛和深入,法治更加嚴密和全面,德治更具影響和普及。數字化為實現鄉村社會治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實踐平臺,促進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這種協同效應展現了現代鄉村治理的光明前景,最終達到鄉村社會善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