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電氣技術人員是鋼鐵生產的“守護神”,每一爐好鋼的煉成都離不開他們的保障。一旦用電出現問題,就會影響生產,不但會造成重大損失,還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對于馬鋼特鋼公司設備管理室電氣設備主任工程師晏超來說,一年365天,他有大半的時間都奔波在一線,巡視線路箱,檢查線路板,做好系統維護記錄……他說,只有把每一個工作細節做好,才能確保電氣設備穩定運行。
從一名普通電工到電氣高級工程師,從電氣維修到電氣管理,32年來,晏超矢志不渝扎根一線,練就一身過硬本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堅持不懈,淬煉自身
1992年,17歲的晏超技校畢業后進入原馬鋼熱電總廠工作。晏超從最普通的維修電工干起,高壓試驗工、機電維護、點檢作業區作業長……不管在哪個崗位,他都專注于做好本職工作。“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擰緊每一顆螺絲釘。”入廠之初師傅的叮囑晏超始終牢記在心,
“十幾年前,公司熱電廠里的一條生產線曾出現過頻繁跳閘的情況。生產線只要能及時恢復生產大家就不會刨根問底再去想跳閘的原因,只當是不可避免的偶發事件,可是他一定要把跳閘的原因找到,在源頭上杜絕再次出現此類問題。”晏超的徒弟羅先勇回憶說。
隨著工作越做越多,晏超覺得知識不夠用了。“如果不繼續學習,眼界也許只能局限在一臺電機設備上,放眼到整個發電系統上思維就跟不上了,更談不上到后來去設計整個系統。”晏超打了個比方。
為了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需求,晏超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還去夜校學習深造,從未中斷。就這樣,他先后完成了高中、大專、本科階段的學習,最終還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只要是與他工作有關的標準,他肯定能一字不差地告訴你。”在同事楊勇眼中,晏超在用電方面的檢查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正是用這種“教科書級別”的標準,晏超先后解決了影響公司生產全局的多個生產難題,獨立承擔熱電機組保護部分的設計工作,帶領團隊開展了公司首個自主發電機組解體更換大修,實現了首臺同級別單軸CCPP機組220kV系統一次性投產并網成功。他還主導5G平臺智慧電廠系統架構,組織智巡系統等創新方案落地,提出定點監護機器人、轉動設備噪聲識別等舉措。
把控細節,精益求精
2021年,馬鋼新特鋼項目建設開工。晏超調任項目公輔組,負責對接全場道路、通風以及地下管網、供電等紛繁復雜的工作。
新特鋼項目是馬鋼的重點項目,任務重、工期緊,各工作組都是加班加點。憑著“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勁頭,晏超沉下心來條分縷析,主動配合設計、監理、施工各方,針對水、電、風、氣制定了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在各個區域配備專業人員,充分介入、實時溝通,大大縮短了各專業、各工序間的銜接時間,也讓項目開展很快變得順利起來。
然而,實際施工中難免會遇到“小插曲”。在一次施工前的例行檢查中,晏超與施工方就人員安全繩佩戴方式產生了分歧。對方堅持按照慣例執行基本系法,“之前都是這樣防護,沒有任何問題。”而在晏超看來,不管工期多么緊迫,施工安全的紅線絕對不能逾越。他趕忙聯系施工方上級,說清緣由、講明利害,要求對方必須采用更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直到施工人員防護穿戴完備,晏超這才放下心來。
由此,晏超為自己贏得了“細節控”的綽號,可他對此很滿意。
因為在他看來,負責工程公輔系統,抓細節是必修課。在一次新特鋼智控中心的勘測中,盡管智控大廳頂棚風管結構已定型,但晏超現場查看時發現,頂棚造型與風管結構存在干擾。于是,晏超和同事主動加班,提出雙側風管布局,第二天就“趕”出了改良版圖紙,必備的材料、人員也安排到位,更關鍵的是,此舉可以節省15天工期。“穩扎穩打,讓人放心。”同事們的夸贊對他而言,是肯定更是激勵。
在項目建設之初的攻堅期,晏超和同事們針對晝夜溫差大、雨水多的氣候特點,提前結合天氣預報倒排工期,做好工序安排,確保交叉作業順利進行,將陰雨天氣對工程建設的影響降至最低。一點一點摳細節、一步一步促改善,晏超和項目部的同志一起,緊盯重點難點環節,不計個人得失,連續加班加點,創造出“7天一層樓”“100天實現從場地平整到主體結構封頂”的建設速度。
奮斗為筆,踏夢前行
去年6月,新特鋼項目建成投產。晏超成了特鋼公司設備管理室電氣設備主任工程師,負責公司電氣系統故障消除、應急處理、技術方案編制、設備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為夯實特鋼公司用電管理基礎工作,晏超堅持每天早到半小時,拿上記錄本,奔走于各個房所,詳細向值班人員了解排產情況,認真查看運行公告。工作間隙,他見縫插針補齊基礎臺賬,定期監督房所改善計劃執行情況。半年后,在跑遍摸透特鋼公司146個電氣室、6727臺電機、139臺變壓器的運行情況和性能狀況后,他采取電機維修分類、電機修復價值評估和電機保養周期優化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鋼軋電機在線率。2023年,電機送修同比下降8.07%,實現了成本和故障“雙降”。
當前,鋼鐵市場形勢嚴峻,算賬經營、極致高效等理念已深入馬鋼每個生產環節中,在晏超工作的特鋼公司,“算著干、干著算”已成為常態。面對巨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從算清每一分成本到控制好每一爐鋼,從跟隨市場變化組產到跨專業協作追蹤,從項目建設到高質穩產,從精心操作到細心保養,晏超和同事們立足本職、盡心盡力,順利實現了公司下達的經營目標。問及體會,晏超說,經營型思維必須體現在人人時時處處,絕不能因為崗位平凡就置身事外、能省下的費用不多就疏忽大意。
有一次,他和同事發現35kV隔離刀閘的傳動連板因頻繁轉動、絲牙磨損而導致孔徑擴大松動,長此以往,可能引起LF爐供電異常。“雖然采購新備件的費用并不高,但能省一點是一點。”于是,大家集思廣益,通過改進光桿螺栓配合結構,自制加工傳動連板進行替代,既節省了外購備件成本,又保障了設備穩定運行。
“電機、變壓器等設備維修,晏超都能做到全過程控制,精打細算。”同事楊帆介紹,晏超還根據電價的峰谷平情況規劃設備用電時段、檢修停產時間,為企業降低成本。據估算,今年1月至9月,晏超及其團隊已為企業降低運行成本40多萬元。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晏超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的榮譽是對我以往工作的肯定。我將以此為鞭策繼續努力奮斗,為新特鋼項目做出更多貢獻!”晏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