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指出,“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打造“守青綠山水、展皖美萬物”支部品牌,將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具化為生態處黨支部的旗幟指引,以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督為抓手,守護青綠山水;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途徑,展示我省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底蘊,展現我省保護工作成效。
強化思想引領,鑄就黨建品牌之魂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主題教育、“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充分結合“學習強國”等平臺,組織支部黨員干部精讀細學、深研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凝心鑄魂,確保全省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方向目標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相契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將自然生態領域方針政策分析、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剖析納入支部學習研討內容,進一步統一認識,加深對“守護青綠山水”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把扎實推進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監管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截至目前,全省“綠盾”行動累計發現問題2084個,已完成整改1992個,問題查處準確率持續提升,自然保護地人為活動干擾面積和重點問題數量實現雙下降。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現名貴中藥材黑柄炭角菌等安徽省新記錄種85種,發現新種陳氏肥螈,“生態試紙”中華秋沙鴨頻現我省多地,在新安江源頭首次記錄到亞洲黑熊的影像。全省生態系統格局基本穩定,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呈現總體向好趨勢。
加強組織建設,鞏固黨建品牌之基
黨支部三名支委分別任支部“巾幗紅”“青年紅”“傳承‘先鋒紅’”小隊長,充分發揮支委模范帶頭作用。強化黨建宣傳,攻關信息化平臺建設,2名調研員切實發揚“傳幫帶”優良傳統,進一步提升支部凝聚力戰斗力。從生態保護監督角度出發深入梳理創新理念與政策,系統總結日常監督實踐中的問題與經驗,開展全省濕地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項培訓、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系統培訓、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培訓,提升服務基層能力水平,增強黨建品牌的實踐影響力。突出黨風廉政建設,著重抓好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主題研討、觀看廉政警示片、赴省黨風廉政教育館開展警示活動,加強業務風險點、招標采購、重要節日節點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構建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黨員干部隊伍。
組織建設的加強,帶來的是全省生態監管工作系統性和科學性日益增強,規范性和有效性持續提升。開展生態狀況評估、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建立了從“綠盾”微觀問題到“成效評估”宏觀評價的雙重監督體系。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流程和自然保護地生態破壞問題整改銷號辦法,監督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建設自然保護地基礎信息庫和法規政策庫,搭建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模塊,基礎保障持續完善、信息化水平逐步增強。
優化工作作風,展現黨建品牌之效
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和提升服務效能,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生態保護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讓黨建品牌在具體實踐中煥發光彩。以“綠盾”行動為重要抓手,扎實開展衛星遙感線索的臺賬審查、遙感核查、現場幫扶和集體會商,幫助基層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及時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將突出問題線索移交執法和督察部門,形成全省監管合力。堅持將深入調查研究作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起點,深入部門、基層、院校和長三角省份,全面了解實際情況,座談交流30余場、實地調研近10次、收集整理資料百余份,深入分析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存在的短板,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在地方“兩山”基地創建工作中,提供專業指導,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團隊對各地實際“把脈問診”,以提升創建質量和實效。
歷年來,我省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0個,創建數量一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形成了南陵“公園城市”、歙縣“歙彩繽紛”等一批山水秀美、空氣清新、生態安全的美麗安徽建設樣板。推進生物多樣性調研成果轉化,形成政策建議、機制創新和具體活動方案等12項成果。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地,讓自然資源紅利轉變為民生福利。
提升宣傳力度,彰顯黨建品牌之光
注重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積極參加省直機關工委組織的“舉旗幟、送理論”微宣講活動;兩名年輕黨員在廳黨建知識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并多次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擴大會議精神赴縣區開展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注重從多角度、多維度系統總結各省直相關部門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成效,積極與國家級媒體對接,送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片、推送正面典型案例、報送宣傳文稿、建立宣傳品牌,提升我省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國際國內形象。
創新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聞發布會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場活動,營造全社會保護自然生態的濃厚氛圍。創立“皖美自然”專欄,報道象鼻蘭等一批珍稀物種。《中國環境報》專版報道我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黃山市九龍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共建共管等3個案例被評為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國家、省級媒體發表我省生態保護信息百余篇,充分展示了安徽優越的自然生態稟賦和保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