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時強調,人民內部矛盾要用調解的辦法解決。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新時代調解文化的新擔當,為新時代構建和諧社會新圖景提供了重要遵循。
調解文化內涵中,禮讓與寬容是關鍵要素。六尺巷的故事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姿態,實現了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為后世留下了“和氣生財、忍讓生福”的佳話。這一古老智慧不僅適用于歷史場景,更適用于當代社會治理。調解作為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化解方式,能夠有效避免矛盾激化,為社會穩定注入柔性力量。推動調解文化深入社區、鄉村和企業,讓六尺巷的禮讓精神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處理紛爭、和諧相處的重要文化指引。新的歷史條件下,調解文化的普及有助于在基層治理中營造平等尊重的對話氛圍,為各方利益找到和解空間,促進社會關系的和諧穩定。
調解文化要落地生根,必須依靠完善的基層調解機制作為支撐,從建立健全調解機制到培養專業調解隊伍,再到形成有效的多方協同,構成一個有力的支撐體系。注重完善基層調解機制,在社區、村鎮、企業等基層單位廣泛設立調解站點,配置專職調解員或調解專員,定期培訓提升調解技巧和溝通能力,確保調解人員精準把握矛盾焦點、有效解決問題。建立健全多方協作的聯合調解機制,構建由基層黨組織、居委會、社區社會組織和司法部門共同參與的調解網絡,在遇到復雜情況時能夠協同應對,為調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引入公開透明的調解流程,設立反饋機制,邀請群眾參與調解過程的評價和監督,讓調解機制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矛盾化解渠道。
調解文化不僅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載體,更是培養群眾文明素養和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應注重將調解文化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促使調解精神深入群眾生產生活。在社區活動中,開展“禮讓日”“鄰里和睦月”等主題活動,鼓勵居民通過實際參與體驗調解過程,深刻理解禮讓和寬容的價值,讓調解文化不再停留在文字和理論層面,而是變成可感知的文明實踐,逐漸成為群眾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循的行為規范。
注重依托現代技術手段,建立數字化調解平臺,提升調解工作便捷性和實效性。開發覆蓋社區、村鎮的“調解一體化”數字平臺,方便居民在線提交調解需求,避免線下調解時空限制。引入群眾評價和反饋功能,讓居民對調解過程進行評價,進一步提升平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社區矛盾頻發領域和潛在風險,幫助管理部門提前采取措施,化解潛在風險隱患,充分發揮調解文化的柔性治理優勢,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