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國,是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帶電班班長。他扎根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一線20余年,先后完成4項世界首次帶電作業,累計參與百余次抗冰搶險、防汛救災、重大保電任務,處置危急隱患200余起。吳維國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等榮譽。
潛心學習,帶電作業4個“首次”創造者
1998年,吳維國成為安徽送變電公司一名送變電工。2001年,他升任帶電作業班班長,帶領團隊成員鉆山入林、登塔走線、排除故障……潛心學習,刻苦鉆研,一干就是23年。
2003年8月,吳維國第一次、也是安徽電力公司第一次進入±500千伏強電場進行帶電消缺;2015年10月,吳維國帶領團隊完美呈現了世界首次1000千伏特高壓同塔雙回線路帶電作業;2019年10月,在國內外沒有任何先例的情況下,吳維國邁出了±1100千伏特高壓線路帶電檢修的第一步;2023年6月,在世界首次超、特高壓直流混壓共塔“長江大跨越”直升機帶電作業現場,吳維國團隊再次刷新了帶電作業新高度。成績單的背后,是他處理各種急難險重的信心和勇氣。
2023年7月,連日的滿負荷運行讓三峽電力“大動脈”±500千伏龍政線出現險情。吳維國帶領10名帶電作業人員分成3批,從晚上8點開始,輪流上塔排險。帶電作業很少在夜間進行,因為夜間濕度偏大,極容易讓絕緣裝備的干燥度下降。十分不湊巧的是,這個塔桿位于一個蟹塘邊,濕度更大。“我們準備了三套工器具,每隔半小時檢測一次。當時的濕度,1個小時左右工器具的絕緣性能就開始下降,2個小時就臨近絕緣臨界值了。”吳維國深知一絲疏忽就可能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半點不敢馬虎。經過一整夜的緊張作業,終于順利處置完險情。“這是2023年66次帶電作業中困難最多、最復雜的一次,但有4個‘首次’的經驗在,我們有底氣處理任何危急情況!”吳維國說。
善作善成,重大保電任務23年“零差錯”
吳維國及其團隊承擔著安徽境內154條、1.3萬多公里的超、特高壓線路的帶電作業和應急處置工作。在這張龐大的運維版圖中,形成9處、745公里的重要輸電通道,直接關系到西電東送、清潔能源消納等國家戰略的實施,集中體現在重大保電任務的執行落地。
“保障運行不惜一腳、守護光明不停一秒”是吳維國許下的承諾。2024年大年三十,凌晨4時30分,在寧國市霞西鎮的大山中,吳維國正帶領40人的搶修隊伍艱難前行。因為第二輪寒潮襲擊江淮大地,皖南山區的樹竹都被凍雨覆蓋成冰封的世界。厚厚的冰甲不僅把±800千伏靈紹線的地線墜斷了,也讓樹木把所有上山的便道都壓了個嚴嚴實實。吳維國統籌了參加搶險的人員和需要攜帶的機動絞磨、鋼絲繩、安全保護用品等物資,按商定好的搶修方案,身先士卒開始了攀山之路。不到400米的海拔,卻用了3個小時抵達。驗電、掛接地、交代安全措施、現場安全管控……到達桿位的吳維國熟練地組織現場工作。搶險過程足足持續了5個小時,他一絲不茍地執行著安全規范要求。“把每一次工作都當作第一次,把每一個細節都把控好,不能讓搶險演變成新的險情。”等到險情排除,恢復送電,已經是下午4點多。
2023年以來,吳維國團隊先后完成了迎峰度夏、杭州亞(殘)運會、進博會、馳援吉林抗洪保電等8次重大保電任務。
精益求精,用心用智鍛造一支“特戰旅”
從業以來,吳維國始終堅持帶好隊伍、帶出人才,致力于將帶電作業班鍛造成該領域能工巧匠的培養搖籃、創新成果的孵化基地。在他的帶領下,帶電作業班創新打造微講堂、創新室、實訓場、特訓營“四大陣地”,采取“平戰結合”方式,即平時做好技能訓練、應急演練,實戰時做到迅速響應、及時處理,不斷提升隊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吳班長跟我們說過,在百米高空,只允許一次成功的作業條件下,每個崗位上的人既要具備過硬的業務能力,也要形成絕對的默契。”吳維國的徒弟馬鵬飛說。
2021年,安徽省總工會為“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授牌。幾年來,工作室為安徽電力運檢事業輸送了200多名運維檢修骨干力量,實現“出一個、傳一群、帶一批”的人才發展局面。依托“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電作業團隊累計獲得國家級管理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技創新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研制出12項(套)帶電作業專用工器具,填補了國內外帶電作業技術、裝備、體系、標準諸多空白。智能型屏蔽服、智能傳感裝置、無人機巡視航行自助規劃等創新成果在“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上參展,獲得高度贊譽。
擇一業,無怨無悔,心無旁騖;精一事,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吳維國滿懷激情斗志,保持專業專注,帶領他的帶電作業團隊勇毅前行,守護萬家燈火,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