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明確指出,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對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是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指示,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本底,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科技力量。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力量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完善科技創新組織方式和治理模式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的關鍵力量。首先,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制定成果轉化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等,加快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科技成果轉化流程涉及成果產出、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評估、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通這些環節中的堵點和卡點,促使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其次,為科技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研人才培養、加強科技企業扶持等創新舉措,降低成果轉化的風險和成本,激勵更多主體參與成果轉化。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最后,為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科技體制改革通過推動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平臺、機構,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創新園區、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工作室等,提供科技成果評價、知識產權運營、技術投融資、供需對接、交易談判、項目孵化等專業化服務,能有效地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物理空間和輔助服務。
科技成果轉化是檢驗科技體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導向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科技創新鏈中的重要一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口之一,促使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形成需求導向型科技創新機制。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相融相促,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轉化率。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資源配置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從研發融入產業,是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展的系統過程。這要求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合理配置各類科技創新資源,包括科研經費分配、使用效率優化,以及科研機構和人員評價機制調整,建立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審機制,保證高質量科研成果能快速轉入應用階段。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必須以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為著力點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必須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為國家整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升注入新動力。
一要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機制。以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牽引,以企業研發和產業規模為基礎,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實力,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融合機制。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在協同創新鏈條從形成到穩固過程中,建立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科研機構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利用其人才、技術、設備等優質資源,把“政府搭臺”與“企業唱戲”結合起來。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平臺,依托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一批覆蓋全產業鏈的產業創新中心,促進關鍵技術與產業深度對接。通過要素資源創新性配置,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支持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加強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務機構等各方力量協同,建立科技成果與市場供需有效對接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從平臺、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等方面提供五位一體的“管家式”貼心服務。
二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加大分配機制、激勵機制變革,鼓勵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健全全過程激勵機制,從基礎研究到成果孵化、中試放大、產業化各環節提供成果轉化政策支持措施,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強化績效考核與激勵導向,力促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政策,鼓勵科研機構將部分科研經費用于科研人員績效工資支出,充分調動其創新潛力。完善權益保護機制,落實科技人員在職期間和離職后對其完成的科技成果長期穩定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權。適當放開科研機構股權及期權激勵政策,使科研人員能分享科技成果收益,通過轉讓協議享有知識產權未來收益,實現從“分糧”到“分田”的改革。
三要強化科技轉化人才培育機制。建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和素質,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提供人才支持。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交流,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培訓機制建設,提升科研人員市場意識和商業運營能力,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人才支持。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與轉化國際競爭力。
四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確保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在各環節得到適當配置,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鼓勵第三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為科技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提供支持。建立健全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提供技術評估、市場對接、融資支持等服務,降低成果轉化的門檻和成本。強化科技項目的前期評估、過程監控和后期評價的全過程管理,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健全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指揮棒”作用,全面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貢獻。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