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祁門縣共有7個城市社區,現有封閉小區32個,開放或零散住宅88處,實際管理人口4.85萬人,占全縣城鎮常住人口65.2%。近年來,祁門縣聚焦黨建引領、網格聚力,開展以“紅網聯心·細‘治’入微”為核心的城市基層治理網格化工作,以便民惠民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上下貫通、靈敏高效的組織單元、服務單元和智慧單元,推動服務陣地向網格延伸、服務資源向網格下沉、服務力量向網格集聚,切實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黨建引領,體系化構建治理“大格局”
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過程中,祁門縣突出黨建引領,運用系統思維,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縱向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
強化“掛帥出征”。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五組”,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辦公室主任,其他5名縣委常委任專項治理組組長。完善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構建“社區—小區—樓棟”的三級網格架構,逐步形成一把手高位推動、“一盤棋”全面統籌的城市基層治理大格局。
繪制“施工藍圖”。下發《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任務分解清單》,建立“雙報到、雙服務、雙評價”工作機制,引導全縣4580余名在職黨員、干部職工到共建社區和居住社區報到,報到率達96.28%。落實一級網格聯席會、二級網格工作例會制度,先后召開各項協商議事會議320次,黨員干部參與解決網格內各類問題224個,網格上報事項處置率達93%。
擰緊“責任鏈條”。明確組織、政法、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等15家職能部門共46項工作職責和5家執法單位共26項執法事項。建立“月調研、季督查、年考評”機制,通過實地走訪、組織訪談、查閱臺賬等方式,不定期對網格化運行情況開展調研評價,及時反饋問題清單,督促整改落實。先后開展調研評價13次,疏通了網格運行中的堵點、難點,推動網格工作走深走實。
細網密織,精細化拉近服務“零距離”
唯有精耕,才能善治。祁門縣以“小網格”匯聚“大能量”,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治理能力、精準化服務水平,有效實現“小事一格解決,大事全網聯動”。
做細網格搭建連心橋。運用“網格編碼、區域劃分”的方式,以黨組織、社區為單元,繪制包含黨支部覆蓋區域、網格區域、應急服務點、共建(包保)單位信息等重點內容的縣域網格分布示意圖和包保情況明細表。根據示意圖,按照“社區—小區—樓棟”的形式,構建7個一級網格、120個二級網格、1266個三級網格的網格體系。根據包保情況明細表,明確12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包保社區、網格、共建事項等。同時,以網格為單位組建120支志愿服務隊進小區網格,深度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及時解決網格內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做強網格提升組織力。制定小區(網格)黨組織組建計劃,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黨組織體系,組建47個黨支部和73個黨小組,實現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同時,進一步配強網格力量,由社區黨組織書記、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樓棟黨小組組長擔任各級網格長,鼓勵社區黨組織成員或社區黨員骨干擔任二級網格長。建立黨組織后備人才庫,動員“兩代表一委員”加入網格黨組織,摸排退休黨員干部、改非黨員干部13人,作為網格黨組織后備力量。
做實網格推動轉作風。按月發布《志愿服務月月行工作清單》,采取分類積分方法,每月公示積分,將年度積分情況作為“雙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指導社區依據“共性工作+個性工作+創新工作”三大板塊,對共建(包保)單位參與網格事項進行賦分,并在年度領導班子黨建考核中,對積分排名靠前的共建(包保)單位給予傾斜。
多元協同,融合化共筑和諧“大家園”
祁門縣注重聚集多方力量,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工作,構建起“一核引領、多元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融合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陣地聯建激活力。打造“微光在線”調解室等一批規范化議事場所,引導群眾通過三級網格自下而上表達訴求。將“三方議事會”延伸至“多方議事會”,形成社區同共建(包保)單位要事聯議、矛盾聯處的良好機制。鼓勵網格黨組織、小區黨組織、物業黨組織等圍繞黨建、民情、服務、治理等方面建立說事、議事、調解平臺,以“紅色物業”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服務聯抓解難題。建立社區“智庫”,挖掘在職黨員職工及社區志愿者中的技能人才加入“智庫”,發動心理協會、律師事務所、民營醫療機構等互助性、公益性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發揮快遞員、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人熟地熟”優勢,分別組建理論宣講、糾紛化解、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環境整治等7個類型智庫團隊,共有134名成員。截至目前,“社區智庫”參與解決60余項棘手問題,服務具體事項80余次。
公益聯辦促和諧。推行社區群眾點單、黨組織下單、黨員接單“三單制”工作模式,廣泛征集社區群眾,特別是空巢老人、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在日常生活、心理疏導、學習教育、健康咨詢等方面的“微心愿”。發動黨員、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參與心愿認領,先后完成為殘疾人提供輔助器材、為困難家庭解決“上學難”“看病難”、為困境兒童購買學習用品、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微心愿”63個。
數智聯通提效能。完善“慧黃山”APP、“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功能交互,形成“手機前端上報、后臺統一分辦、責任部門辦理、結果實時反饋”的流程閉環。積極推進線上調解新模式,將執法人員公示到小區,并依托“解紛碼”平臺,引導群眾“掌上辦、線上和”,將糾紛化解從“最多跑一地”減少到“一地不用跑”,實現了一糾紛一編碼,一碼管到底。2024年共上報837件糾紛事件,辦結687件。探索運用“網格化+大數據”模式,搭建社區標準化戶況信息數據庫、智慧黨建、社區治理、積分兌換、隨手拍、投票表決及智慧服務等功能模塊,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