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及2025年展望
2024年,是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考察,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征程上的安徽發展全方位把脈定向、指路領航。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改革創新,精準施策,特別是一攬子增量政策實施后,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生產供給穩步增加,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保持穩定,經濟運行逐季向好、結構向新向優,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國、領先中部和長三角,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2024年經濟運行特點
1.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科學應對、果斷決策,組建經濟專班,出臺穩經濟政策舉措,及時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全省經濟增速由一季度的5.2%逐季提高到全年的5.8%,全國位次從第18位前移至第3位。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實現“雙突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50625億元,這是自2009年躋身“萬億元俱樂部”以來,在2013年、2018年和2021年分別突破2萬億元、3萬億元和4萬億元后,再次躍上新臺階;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突破7000億美元,達7109億美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萬元、達8269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1612美元,連續4年保持在1萬美元以上。
2.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補鏈強鏈,培優做強現代服務業,有效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工業“壓艙石”作用凸顯,全年工業增加值為1417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創2019年以來新高,全年增長9%,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7.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38.7%提高到42.4%。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和15.3%。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5%,糧食產量836.9億斤,較上年增加6.7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3.三大需求恢復加快。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聚焦重點領域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出臺落實“兩重”“兩新”及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等政策配套舉措,充分激發市場需求潛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近9個月新高,全年增長4.7%,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5%,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增長1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萬億元,增長4.7%,創年內新高,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由前三季度下降2%轉為增長3.9%,新能源汽車增長60.7%,連續4個月增速在50%以上。對外貿易持續較快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8648.5億元,增長7.4%,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國位次由上年的第10位前移至第9位。
4.新興動能持續壯大。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促進產業向新、聚鏈成群、集群成勢,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加速成長。全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42.9%提高到43.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4%提高到16.1%。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持續加固,全年增加值分別增長26.7%和26.1%,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為50.8%。汽車產量357萬輛、增長43.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68.4萬輛、增長94.5%;集成電路增長47.4%。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前11個月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2%,比規模以上服務業高1.6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業教育培訓服務業分別增長21.4%和31.6%。網上零售持續活躍,全年零售額增長12.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1.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7.6%。快遞業務量突破60億件,居全國第7位。
5.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計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持續補齊民生短板,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5.95萬人,比上年增長5.2%,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11.7%;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年度控制目標。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39元,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7元,增長6.4%。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同比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民眾急難愁盼問題穩妥有效解決,50項民生實事深入推進,新增項目如:405萬皖北群眾喝上引調水,改造城市老舊小區991個,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完工3480公里,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9.5萬個等。
總的來看,2024年全省經濟運行平穩向上、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增多,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美好安徽建設邁出新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也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艱苦奮斗的結果。
2025年經濟形勢展望
當前我省經濟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總體上看,有利因素仍強于不利因素,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2025年全省經濟有望延續穩定向好態勢。
主要有利因素:從宏觀政策看,今年國家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優化用于“兩重”項目的資金投向,并安排更多資金、把更多消費品納入“兩新”政策支持清單。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從發展優勢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極大提升了安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位勢。同時,主動對接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聯動蘇浙推進省際毗鄰區建設,推動資源要素在皖匯聚、互相耦合。2024年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增長8.2%,占全省省外項目到位資金的62.3%、提高2.2個百分點。從發 展動力看,我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產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和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從發展潛力看,持續高質量開展“雙招雙引”,不斷創新手法、步法、打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安徽落地生根。2024年在建10億元以上項目1564個,比上年增加160個,完成投資增長12.2%;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總數達2.3萬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主要不利因素:從外部環境看,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全球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升級,提高關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投資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增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上升。從內部需求看,居民消費意愿仍然較弱,部分升級類消費增長乏力,與房地產相關的商品銷售持續低迷。受企業投資意愿不足、政府投融資能力減弱等影響,項目儲備接續不足。從重點行業看,目前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較前8個月明顯收窄,但兩者仍分別下降14.1%和17.8%,整體仍處于深度調整過程,對上下游產業不利影響仍將持續。從經營主體看,部分企業營業成本上升較快、經濟效益下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尤為困難。
2025年是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按照“三個往前趕”要求,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