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文章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
國廉則興,家廉則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社會肌體的好壞。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領導干部因地位特殊,其家風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更有著重要影響。如果治家不嚴,極有可能走向以權謀私的邪路,最終誤黨、傷國、損民、毀己、害家。
樹立良好家風,領導干部自身是關鍵。一些領導干部家風不正,在很多情況下主要是因為自身不正,沒有做好榜樣。從近年來通報的典型案例看,不少人身陷泥潭與家風不正有直接關聯。有的以“愛”為名鋌而走險,為配偶子女違規斂財;有的默許縱容家人打著自己旗號,肆意妄為;還有的做起“夫妻檔”“父子檔”生意,臺前幕后大搞權錢交易。這些違紀違法的黨員領導干部,到頭來不僅自己身陷囹圄,家庭也付出慘痛代價。領導干部只有身端影正,以身作則,對家人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否則,只會帶壞家風,害人害己害子女。
關愛家庭、關愛親人乃人之常情,黨員、干部也不例外。但關愛什么、怎樣關愛,卻值得深思。領導干部教育子女要從長遠考慮,多為國家人民著想,少為自己打算,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意識,這才是對子女最大的關愛。毛澤東要兒子毛岸英到工廠當工人、到農村搞調研、到戰場去錘煉;董必武要兒子董良翮中學畢業后到河北農村插隊落戶,并叮囑他“要做一個普通農民,不能當特殊農民”;朱德教育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要好好為人民服務”。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子女的高風亮節,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好家風不僅靠言傳身教,還要靠規矩約束。古時有《顏氏家訓》《包拯家訓》《曾國藩家書》,新中國成立后有毛澤東待親“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周恩來制定“十條家規”嚴格要求親屬,劉少奇“約法三章”規范親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行為,曾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的李先念始終不許孩子們經商;焦裕祿、鄭培民、孔繁森、谷文昌、廖俊波等優秀人民公仆都有嚴格的家規家誡。這些良好家風的傳承與弘揚,不僅澤及子孫,還促進了黨員干部愛黨愛國、愛民愛家,帶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增強了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