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這是“投資于人”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里。“投資于人”,把更多的資金、資源放到人的身上,服務于人,更好增進人民福祉。
“投資于人”與“投資于物”相比,最大區別在于將資金資源直接作用于人上。增加居民收入,讓老百姓的腰包更鼓,是惠民富民最基本的舉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還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我國有著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投資于人”,讓每個人的腰包越來越鼓,將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力拉動消費增長。當然,增收絕不是簡單地漲工資,降低生活成本也是促進增收的一種方式。報告中提出的“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目的也是讓老百姓增收。
“投資于人”就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百姓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幸福。報告指出,在看病就醫方面,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全面建立藥品耗材追溯機制,嚴格醫保基金監管,讓每一分錢都用于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在教育方面,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在就業方面,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在社會保障方面,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把資金和資源用在就業、創業、就醫、教育等方面,就是讓資金和資源直接惠及于人的具體措施,就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的生動體現。
人才就是未來,謀人才就是謀未來。我國擁有豐富人力人才資源。“投資于人”,把資金用在培養人才上,就是在把握未來,就是在讓老百姓對未來更有信心。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推動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從今年開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連續3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支持勞動者以一技之長創造美好前程。在基礎學科領域,實施“強基計劃”,繼續加大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這些都是在為未來謀篇蓄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投資于人”就是在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