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導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這二十個字充分體現了黨選人用人標準與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高度統一,進一步豐富了新時代好干部的內涵,為基層組織選人用人樹立了風向標。霍山縣持續深化黨的組織建設制度改革,進一步樹牢正確用人導向,以組織擔當促干部擔當,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霍山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把嚴政治過硬的首要關口。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精神特質。選人用人首先要做到政治過硬,在思想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實踐上做到“兩個維護”。選出“學用結合”的好干部。沒有理論上的清醒,就沒有政治上的堅定。霍山縣持續完善落實領導班子讀書班、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專題黨課等學習制度,將理論武裝突出的干部派往經濟開發區、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一線鍛煉,2022年以來已在一線提拔使用干部158名。選準“表里如一”的好干部。干部選拔,非徒觀其大政方針之執行,更察其在日常工作之勤勉。在選拔任用干部時,深入干部工作單位、生活社區、家庭鄰里等不同場域進行全方位考察,嚴查其是否在工作場合之外,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選實“為民服務”的好干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注重發現和培養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有著強烈愛民、為民、憂民、惠民之心的好干部。2019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抗洪救災等關鍵時期提拔使用“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的一線干部87名,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涵養敢于擔當的基本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持續強化“想擔當”的思想自覺。基層黨員要始終心懷大局,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視崗位為戰位,把工作當成事業,保持一顆火熱的心坐好“冷板凳”,不斷自我實踐、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打破“本領恐慌”,讓自己真正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斷涵養敢啃硬骨頭、敢蹚深水區、敢辟新天地的良好品質。持續強化“能擔當”的行動自覺。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在直面矛盾中加強斗爭歷練,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自覺投身于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地干,到急難險重的一線中去打幾場硬仗,把火熱的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才能干成一番事業。持續強化“敢擔當”的干事氛圍。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才能更好地為事業擔當。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出臺《霍山縣干部容錯糾錯實施細則(試行)》,明確六種可容錯的具體情形,堅持“七看”原則,精準科學“界定錯誤”,使容錯糾錯“容之有理”“糾之有據”。2024年以來,已為4名受誣告干部澄清正名,持續釋放“為敢于擔當者撐腰”的信號。
聚焦銳意改革的重要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基層干部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需要的新模式、新路徑、新舉措。在能力上鍛造改革“硬本領”。改革不是莽撞蠻干,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做到專業專注。圍繞縣委中心工作,選出具有經濟金融、教育科技、工業制造、農村農業等領域知識背景的146名干部,分層分類進行外出跟班培訓,并將培訓成績量化記入干部檔案。截至目前,已有96名干部迅速成長為相關領域的行家里手。在工作中塑造改革“急先鋒”。改革之路,從無坦途。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工業發展等領域中,均需具有創新思維、敢于突破傳統束縛,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改革路徑。霍山縣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運營體制改革、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27項改革,產生了一批“霍山現象”、形成了一批“霍山經驗”,也成就了一批霍山干部。在班子中凸顯改革“行動派”。組織有擔當,干部有力量,改革才更有動力。霍山縣為工作局面打不開的單位、改革事項推動不力的單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等安排1至3名年富力強的黨員領導干部進入領導班子,按照“一單位一方案、一問題一對策”,有力推動困難工作有效落地。
抓實業績突出的關鍵標準。組織部門要堅持事業為上,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實干擔當、聚力攻堅。探索建立組織部長回訪制度。對新提拔重用半年以上的縣管重要崗位領導干部、重新任用的受處分干部、年輕干部等進行回訪,通過“問成績、聽評價、看現場、說不足、談思路、給鑒定”等方式,以寫實的手法,形成干部綜合表現鑒定材料。將回訪結果作為選拔任用、職級晉升、培養教育等重要參考依據。2024年以來,已通過部長回訪制度發現、使用干部48人次。一線調研識別干部。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縣委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鄉村振興一線調研小組,以鄉村振興一線重要崗位的基層領導干部為重點,圍繞“抓黨建夯基礎、抓產業促振興、抓生態提顏值、抓人才助發展、抓文化厚底蘊”五個方面,通過看現場、查進度、聽介紹等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中的履職情況。2024年以來,已深入16個鄉鎮,同17名鄉村振興一線干部面對面交流,聽取干部群眾評價120余人次,調整使用干部9人次。落實“能上能下”制度。堅持把各個崗位“挑大梁”的干部作為重點培養選拔對象,堅決破除論資排輩等頑瘴痼疾,常態化推進干部能上能下。2024年以來,已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2名。
筑牢清正廉潔的基本底線。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廣大黨員干部要守住廉潔底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嚴格廉潔自律。廉潔是基本,自律是關鍵。黨員干部要對那些愛好套近乎的人,多留個“心眼兒”,多問問“為什么”,不要在阿諛奉承中迷失自我,堅決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拿的不拿。勇于擔當作為。在基層工作要保持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為群眾辦實事的精氣神,堅決杜絕“不給好處不作為”的腐敗不正之風,只有敢于負責、善于作為,才能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嚴肅監督管理。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越是重點選拔的干部越要重點管理,越是有培養潛力的干部越要嚴格要求,決不能一選了之。要把監督的視角從工作圈向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延伸,向“八小時外”延伸。要堅持不懈抓好廉政警示教育工作,用好身邊人、身邊事,以案施教、以案示警、以案肅紀,不斷增強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作者為霍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