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新”在哪
——相對常規污染物而言,主要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抗生素等四大類
與PM_2.5相比,公眾對新污染物知之甚少。我省正開展專項治理,“劍指”新污染物。
省政府辦公廳前不久印發《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確了“篩、評、控”和“禁、減、治”的總體思路,推動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什么是新污染物?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孫艷輝介紹,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環境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主要有四大類,即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和微塑料。
具體而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蓄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如部分殺蟲劑;內分泌干擾物如雙酚A、二噁英等;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養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的化合物,長期使用抗生素可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部分抗生素具有毒性;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浮游動物等低端食物鏈生物吃掉,由于不能消化會在其體內富集。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大量微塑料在人體富集會危害健康。
“新污染物之所以稱為‘新’,一方面是相對于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_2.5等常規污染物而言;另一方面,新污染物種類繁多,更重要的特點是隨著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被識別出的新污染物還會持續增加。”孫艷輝表示,如被列入《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的十溴二苯醚,作為塑料制品阻燃劑曾廣泛應用于電器制造、建筑材料、室內裝潢、紡織品、家具、汽車內飾等工業產品、日用產品中。但隨著環境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危害也逐漸被科學界重視。
近年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深入、力度逐漸加大,治理工作的緊迫性日益凸顯。我省工作方案出臺,明確了新污染物治理的目標任務,對于加快補齊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短板、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推動全過程風險管控、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新污染物治理難在哪
——來源廣泛,具有隱蔽性和累積性,治理基礎相對薄弱
孫艷輝分析說,新污染物治理難度大,主要表現在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治理工作基礎相對薄弱,新污染物具有隱蔽性和累積性,治理技術難度大。
新污染物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我國是化學物質生產使用大國,在產在用的有數萬種,涉及行業廣泛、產業鏈長。在生產、使用、消費的全生命周期中,都有可能產生新污染物。
治理工作基礎相對薄弱。新污染物治理起步晚,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制度銜接不夠。新污染物相關環境標準、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和規范尚存空白。
新污染物具有隱蔽性和累積性。新污染物單位產品使用量小,在環境中含量低、分布分散,其生產使用和環境污染底數不易摸清。多數新污染物具有生物積累性、遠距離遷移性等特性,短期危害不明顯。
治理技術難度大。對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的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劑量排放到環境中,也可能危害環境、生物和人體健康,對治理技術要求高。新污染物的替代品和替代技術,以及新污染物治理技術的科研相對滯后。
“對標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要求,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在制度體系、技術支撐、資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與短板,需要著力解決。”孫艷輝表示,成效目標是大氣、水、土壤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統籌推進,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專項治理深入開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體系逐步完善,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初步構建,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及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風險篩查,發布省級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補充清單,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
新污染物治理怎樣發力
——建立體系、調查評估、管控風險、提升能力
新污染物治理目標已定,怎樣發力?
針對新污染物治理面臨的問題,我省將系統治理,明確“篩、評、控”和“禁、減、治”的總體思路,即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評估,實施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開展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
圍繞新污染物治理的體系建立、調查評估、風險管控、能力提升等4個方面,我省確定了18項重點任務。
孫艷輝介紹,我省建立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跨部門協調聯動;按照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屬地治理責任。這些制度體系的建設,能夠加強對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的宏觀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支撐。
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狀況,通過開展全省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和落實新污染物風險管控等任務,摸清底數,識別重點,為科學、精準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支撐。
強化新污染物源頭管控、過程排放和末端治理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在產生源頭方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和淘汰、限用措施,加強玩具、學生用品等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要求;在過程排放方面,加強涉新污染物的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規范抗生素類藥品和農藥使用管理,加強微塑料風險評估要求;在末端治理方面,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
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在省級科技計劃中支持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危害機理研究,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風險防控技術研究,組建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積極培育化學物質危害測試實驗室和加強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新污染物涉及眾多行業,也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孫艷輝表示,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眾各方緊密配合、共同努力,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