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是2023“安徽濕地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近年來安徽健全濕地保護法規制度,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構建濕地保護網絡體系,濕地保護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國際重要濕地1處,省級重要濕地59處,一般濕地517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8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57處,全省濕地保護率達51.8%。合肥市成功入選“國際濕地城市”。
安徽山川秀美,濕地資源豐富。近年來,我省先后頒布《安徽省濕地保護條例》《安徽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等法規文件,將濕地保護修復體制機制創新納入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建設內容,將濕地保護率納入林長制考核內容。我省通過植被修復、水系貫通、圍網拆除、有害生物防控、水禽棲息地修復等措施,擴大濕地面積,改善濕地生態功能。近年來,全省拆除養殖圍網約1000萬米、修復濕地30萬畝。總面積100平方公里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累計恢復修復濕地6.5萬畝。
今年以來,我省先后印發《安徽省濕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關于加快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的通知》,加強我省濕地保護組織領導,加快完善濕地分級管理,推動《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辦法》立法,目前已完成立法調研。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我省今年還組織實施了16處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工程。今年9月,安徽省濕地保護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安徽省濕地保護協會正式成立。
為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管理機制,聚焦系統治理,《安徽省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即將出臺。省林業局還將推動《長江經濟帶“十四五”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長三角區域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等相關濕地項目落地,在重要濕地探索開展濕地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推進小微濕地保護修復,《小微濕地保護修復技術標準》等省級技術標準也將陸續出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