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水利部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系統治理、綜合施策,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到262.76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2.56%。”今日,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會上,陳明忠圍繞體制機制構建、人為防治、重點治理等方面,介紹了水利部在推進水土保持方面的舉措、成效。
一是協同高效的體制機制基本構建。對標對表《意見》提出的2025年、2035年工作目標,將水土保持率目標量化分解到縣,形成全國、省、市、縣四級水土保持率目標體系。流域管理機構建立水土流失聯防聯控聯治機制。23個省份黨委、政府出臺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27個省份建立水土保持聯席會議制度,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二是人為水土流失防治有力有效。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水土資源、防治水土流失。出臺水土保持空間管控、信用評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農林開發活動水土流失防治導則,全過程全鏈條加強監管,依法審批水土保持方案50.84萬個,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14.31萬個,新增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
三是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加快推進。圍繞重大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大江大河上中游、東北黑土區、西南巖溶區等區域為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萬平方公里,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4000多條,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人居環境,有效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是管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國、流域和省級上下協同、相互配套的水土保持規劃體系健全完善。國家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優化布局工程立項實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加快推進。水土保持學科建設、監測與信息化、科學研究、標準體系等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
陳明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持續強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堅持預防保護“控增量”、綜合治理“減存量”、強化管理“提質量”,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