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廬江縣白山鎮巢湖岸邊,碧波蕩漾景色如畫。通訊員 李紅兵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安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探索綠色發展新機制,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如今,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安徽新圖景日漸濃墨重彩。
傾力守護一江碧水
近日,記者在馬鞍山市花山區的薛家洼觀江平臺遠眺長江。夏日的薛家洼,江面碧水蜿蜒、沿岸綠帶交織,不少市民游客在此休閑散步。然而數年前,“臟亂差”曾是這里真實的寫照。
“這里曾是長江馬鞍山段鋼廠、化工廠、碼頭的聚集地,可以說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負責薛家洼日常維護管理的馬鞍山市花山區住建交運局重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陶小慶說。薛家洼地處馬鞍山市長江東岸,這里曾經有散亂污企業7家、非法碼頭3處、固廢堆場1處,也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
為解決好薛家洼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持續提升長江水環境質量,2019年起,馬鞍山市開展以薛家洼為重點區域的長江東岸綜合整治。按照環境整治、生態修復、水源地保護、防洪治理、景觀提升“五合一”思路,以薛家洼等重點點位為突破口,共拆除長江干、支流非法碼頭158家,整治散亂污企業756家,率先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漁和漁民退捕轉產,5146條漁船全部拆解,1.1萬名漁民轉產上岸。
通過集中治理和生態修復,以薛家洼為重點區域的馬鞍山長江岸線的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多樣性顯著改善。其中,長江刀魚種群已恢復至禁漁前的4倍;今年4月,長江馬鞍山段首次發現野生中華鱘的身影。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更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要求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傾心傾力守護好薛家洼生態環境,讓長江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陶小慶說。
盤活林地資源“點綠成金”
近日,在桐城市青草鎮永慶村400畝紅葉李風景林基地,眾多游客前來采摘、打卡。
該村位于丘陵地區,擁有林地4000多畝,分布著自然生長的馬尾松,這里的馬尾松密度大、產量低。如何盤活這些資源,讓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成了當地林農的心頭盼。
近年來,永慶村加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通過林地流轉,將12個村民組的3600余畝林地流轉給香山園林、天勤園林、永椿園林、富美達農業發展公司4家林業企業經營。“我們引進的4家園林公司都是實力雄厚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他們對3600余畝林地的低產林進行更新改造,種植油茶、薄殼山核桃等油料樹種,套種桂花、香樟等景觀綠化苗木。”永慶村黨總支書記葛國柱說。
如今,放眼望去,永慶村大小山頭都是各種各樣的綠化苗木,油茶、薄殼山核桃生機盎然。村民不僅每年能拿到林地租金,還可在這些園林公司實現就近就業。
“盤活林地資源不僅美化了家園,還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連續5年集體經濟收入均超百萬元。”葛國柱表示,下一步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發展茶葉、薄殼山核桃、綠化苗木等特色林業產業,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綠美江淮行動,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戶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鼓勵各類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戶利益建立聯結機制,促進農戶和現代林業發展有機銜接。今年,全省計劃實施人工造林近26萬畝,并實施119個省級森林質量提升示范項目,打造200個綠美村莊,林業總產值力爭達到6000億元。
瞄準綠色產業新賽道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宣城市經開區的安徽華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企業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加足馬力生產即將銷售海外的一批超高效N型硅基異質結(HJT)太陽能光伏面板。
“HJT更易于制成雙面電池,具有發電穩定性、發電效率等較高,碳足跡較少等優勢特點。”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孫令軍介紹,當前公司正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聯手,開展“異質結+鈣鈦礦”疊層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提升光伏產品競爭力。如今,該企業光伏面板產銷量也逐步提升。
在望江經開區的安慶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進行風電總機的組裝,以滿足當前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
安慶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浩然介紹,公司依托安慶輻射安徽、江西等地,項目總投資63億元。其中,一期智慧風電于2023年6月份正式開工,達產后年產值約20億元。
當前,安徽在“雙碳”目標下,瞄準光伏發電、新型儲能等綠色產業新賽道,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部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略和指導意義,為我們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遵循。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加快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