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態

向“綠”而行,美麗安徽繪新篇

來源:安徽日報2024-08-15作者:羅曉宇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安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大力實施生態強省戰略和綠色發展行動,著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2.9%;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突破90%;森林覆蓋率達30.22%,貢獻了占長三角森林面積三分之一的“安徽綠”;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十年禁漁效果彰顯,“水中國寶”長江江豚逐嬉皖江;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九成。如今,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正在江淮大地展現。

全面治污,守護碧水藍天

每天傍晚,銅陵市銅官區春江花月小區居民李萍都會到小區附近的黑砂河生態公園休閑散步。談起黑砂河的環境變化,李萍高興地向記者說:“很難想象現在黑砂河治理得如此好!數年前這里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環境十分惡劣,在家經常能聞到刺鼻的氣味,現在完全聞不到了!”

為解決黑砂河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2015年起,銅陵市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并相繼出臺《黑砂河長治久清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對河流周邊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不符合要求的沿河工廠及時關停。同時建立超磁站和降氨氮站,有效治理黑砂河暗渠末端水質。

拉高環境“顏值”,源頭治污為要。近年來,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集中攻克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還老百姓藍天白云、水清岸綠。

在污染防治攻堅方面,我省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持續開展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同時,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積極推進鄉村生態振興。2023年,全省整治農村黑臭水體117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1.8%,提前2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油煙、噪聲污染等群眾“家門口”“窗邊事”是生態環境領域群眾訴求焦點。近年來,我省構建環保惠民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據統計,2023年全省油煙、噪聲投訴辦理滿意率99.66%,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連續4年達九成以上。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2023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3,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2.9%;重污染天數由2017年的133天下降至54天,降幅59.4%。長江干流安徽段、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流總體水質均為優。全省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6%,超過國家下達目標5個百分點。

生態修復,夯實綠色本底

盛夏時節,位于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鎮的凹山地質文化公園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賞。“這里景色宜人,空氣清新,我和家人經常來這里散步游玩。”75歲的居民劉大爺說。

這處風景優美的地質公園,曾是因長期開采而導致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為讓這座廢棄礦山“披上綠衣”,2020年,馬鞍山市對該鎮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通過“礦山治理+特種經濟林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治理模式,將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深度融合,精準推進生態修復。

經過數年治理,向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拔-212米的凹山坑已被改造為巨大的“人工湖”,園內種植草皮2萬多平方米、各種喬木50余種1100多棵,如今的凹山地質文化公園成為市民觀光休閑、拓展研學的好去處。

開展生態修復,筑牢生態屏障,功在青山綠水,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全面啟動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同時,我省統籌推進皖南、皖西兩大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四廊兩屏”重點工程建設,造林綠化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其中,2023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8萬多畝、封山育林179萬畝、退化林修復7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超過1260萬畝。

林長制改革是安徽在生態建設領域的一項改革創舉。為持續做好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我省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目前,全省共有5.2萬名林長守護400萬公頃森林和100萬公頃濕地。

低碳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近日,在位于淮南市潘集區的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記者看到,這里采煤留下的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正重新回爐冶煉。經過多道工序,不僅將這些固體廢棄物制作成價格不菲的高強陶粒和新型硬化、填充材料,還可以提取金、銀等金屬元素,實現固廢資源的二次利用。

“目前企業消耗煤矸石年設計產能是300萬噸,一期建設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20萬噸,煤矸石轉化成陶粒之后價格可提升10倍至15倍,真正實現了高附加值利用和低碳利用。”項目投資方、安徽東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保川說。

近年來,淮南市正以加快建設國家大宗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為契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傳統煤炭產業綠色轉型。對于每年新增的2000余萬噸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系固廢物,該市積極推進產業化利用,研發出的煤矸石輕質陶粒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隨著“雙碳”目標在安徽不斷深入,安徽正通過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節能降碳能效提升等“碳達峰十二大行動”,瞄準光伏發電、新型儲能等綠色產業新賽道,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加快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助力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數據顯示,過去10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近30%,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截至今年5月,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236萬千瓦,占全社會發電裝機的比重提升至46.1%。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科技和產業支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我省大力培育壯大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當前,我省形成了光伏、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集群,已累計組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省級創新平臺172家。

其中,2023年,全省落地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項目1350個,總投資額1.19萬億元,產業投資規模連續兩年位列十大新興產業之首,產業發展呈現出量質齊升、活力增強的態勢。


責任編輯:陸迪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四名学生毛还没长齐在线视频| 99热在线观看| 怡红院色视频在线|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岳双腿间已经湿成一片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一| 菠萝蜜亏亏带痛声的视频| 国产欧美第一页|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娇bbbb搡bbbb|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黄色免费网址|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 性中国自由xxxxx孕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2016| 免费在线色视频|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亚洲综合小视频|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