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安徽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安江模式在全國20個流域(河段)、21個省級行政區全面推開。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2024年全國生態日安徽活動推出了系列活動,拍攝并播放安徽生態宣傳片、向全國推介安徽生態產品、開展線上有獎競答、在省行政中心開展線下系列宣傳活動等,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安徽以“三山三江兩湖”著稱,生態資源良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安徽,高度贊譽安徽良好的生態環境,強調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安徽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奮力描繪綠美江淮“千里畫卷”。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倡導和推動下,皖浙兩省連續開展三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噸好水。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安徽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推進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初步顯現。緊緊圍繞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這一新發展定位,一體推進治污、治岸、治漁,以“濱江不見江”到“城市生態客廳”的美麗蝶變,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偉力。深入踐行“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的重要指示,系統實施“五大工程”“四源同治”,巢湖水質實現歷史性好轉,東方白鸛展翅巢湖。
近年來,安徽發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入選中央改革辦“全國十大改革案例”。新安江模式在全國20個流域(河段)、21個省級行政區全面推開。2023年,宣城市獲國務院生態文明督查激勵,2024年,黃山市入選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全國首單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VEP)收益權質押貸款項目落地黃山。我省還充分挖掘茶葉、黃精、富硒、石斛等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優質生態產品價值躍升。
煙雨大黃山,心靈休憩地。安徽聚力打造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以六大高端服務業集群建設,推動生態“高顏值”向經濟“高價值”持續轉化。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我省還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壯大綠色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