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賈良清、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顧群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美麗安徽建設,創新體制機制,聚力污染防治攻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4.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首次監測時下降1/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9%,較2015年上升11個百分點;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突破90%。今年1—8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4.7微克/立方米。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0個,生態質量指數連續三年穩定保持二類。同時,安徽積極推進4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城市及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多層面、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邁出堅實步伐。
空氣質量事關民生福祉,事關高質量發展,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安徽將如何提升空氣質量,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表示,安徽空氣環境質量與長三角兄弟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安徽將繼續大力支持與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七大未來產業、加快培育八大現代服務業,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傳統優勢產業超低排放改造,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加快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減少火電發電比重。加快推動燃煤鍋爐機組升級改造,推動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加快淘汰國三以下營運貨車和國一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持續做好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同時,安徽將持續實施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扎實開展面源污染減排、減污協同增效等“七大行動”,細化實化攻堅舉措,精準監測預警空氣質量波動,加強監管執法,完善區域聯防聯控,“一市一策”加強攻堅幫扶,切實改善皖北六市大氣環境質量,不斷縮小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為全省空氣質量改善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