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態

探路生態補償 共護碧水青山

來源:安徽日報2024-09-30作者:羅曉宇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探路生態補償,呵護碧水青山。

2012年,皖浙兩省簽訂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開創了全國建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先河。

自實施以來,流域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省界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安徽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噸干凈水。如今,“新安江模式”從“試點”成為“經驗”,已在23個省域、27個流域進行了復刻推廣。

近年來,安徽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新安江模式”不斷探索完善、持續升級,從“一水共護”穩步邁向“一域共富”,成為我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寫照。

攜手治理,共建流域生態屏障

——新安江不僅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水源地

近日,在歙縣街口鎮,記者看到,來自黃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斷面采集聯測水樣。

“皖浙兩地連續13年開展水質聯合檢測,至少每月兩次。”歙縣生態環境執法監測站站長程軍介紹,他們布設3個監測點,在水下深度5米至8米進行。對采樣水體,將進行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等指標監測,以探查其水質狀況。

日前,位于街口鎮的皖浙街口生態警網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該工作站由歙縣公安局街口派出所與浙江省淳安縣公安局威坪派出所聯合屬地鄉鎮共同組建。

“互設生態警網工作站,有了‘生態警長’的新身份,為我們在兩省交界處開展新安江警務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歙縣公安局街口派出所所長馮德遼介紹,兩省公安部門除了開展日常江面巡邏外,還聯手勸阻非法捕撈、防溺水安全宣傳等,共同用“警察藍”守護新安江“生態綠”。

開啟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試點以來,“確保一江清水東流”就成為安徽開展新安江生態保護的必答題。

安徽把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建設生態強省的“一號工程”,在市縣政府分類考核中,將黃山市列入全省唯一的四類地區,不再考核其工業指標,加大生態指標考核。

當前,黃山市扎實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深入實施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城市和工業污水治理提升、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等8個專項行動。2023年以來,該市完成新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口排查溯源,核定入河排污口118個;累計建設污水管網27.785公里,開展污水管網檢測175.53公里;船舶水污染物應收盡收,并與城鎮污水管網、垃圾轉運系統等銜接暢通,收集處置率100%。

試點效果明顯。13年內,皖浙兩省接續開展三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優良,國、省控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新安江不僅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水源地。

12年前,皖浙兩省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補償關系,推動新安江生態治理。如今,“新安江模式”正在走向全國,新安江成為名副其實的“心安之江”。

點綠成金,共享生態發展紅利

——在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的示范帶動下,讓流域內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

“現在環境美了,道路更順暢了,村民們的錢包也鼓了,生活越過越好了!”休寧縣鶴城鄉新安源村村委會主任李發權點評這些年的變化。

新安源村是新安江、錢塘江、富春江三江源頭第一村。青山蒼翠,綠水悠悠,風景秀麗。10多年前,這是個閉塞荒遠的貧困村。村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種茶,大批村民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持續定期開展生態巡防、整治村容村貌、修建生態河岸、保護古樹……這些年,這里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新安源村森林覆蓋率高達97%,古樹林公園、龍井潭瀑布等景點也成為了當地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

好生態催生出新業態。山泉水廠、泉水魚養殖基地、有機茶園等新經濟增長點應運而生。該村茶園面積達2400畝,80%都通過了有機認證,村民僅茶葉一項就人均增收5000元。

近年來,休寧縣依托自然稟賦優勢,加快推動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中,該縣大力發展茶葉、泉水魚、茶干等特色農產品,依托好山好水,打造五城茶干、山泉流水養魚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新安江流域生態“含綠量”不斷厚植,其發展“含金量”不斷提升。

今年暑期,位于歙縣深渡鎮的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迎來近些年游客接待的高峰,這不僅帶動了當地餐飲、民宿等,也帶火了“新安江—千島湖皖浙省際航線”。自入選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試點以來,這條航線已接待游客150萬人次。

流域內的好山好水已成為百姓的“聚寶盆”。據統計,2023年,歙縣新安江沿線漳潭村、綿潭村、九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5%、17.7%、25.4%,村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7%。

如今,皖浙兩省正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在人才、文化、旅游等方面展開合作,串聯起新安江流域沿線多個5A級景區與傳統村落,打造杭黃毗鄰區塊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區。在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的示范帶動下,讓流域內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

模式推廣,上下游共保一江清水

——“新安江模式”成功復制閶江流域,皖贛兩省共促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以前村里的文閃河污染嚴重,夏天都不敢開窗。現在河里的水清了,魚兒回來了,河邊小道也建好了。”祁門縣閃里鎮文堂村村民陳大爺感慨村里生態環境的變化,興奮地對記者說。

文閃河是閶江的一條支流,也是閃里鎮文堂村、桃源村、磻村等村民們生產生活、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地。曾經,由于過度使用農藥、化肥,缺乏有效治理保護,水質一度很差。

2023年8月,祁門縣啟動閶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項目之一——閃里鎮EPC項目建設,削減攔截農業面源污染、調節旱澇、凈化水體等一系列水生態修復措施,推動實現水清岸綠生態美。

閶江屬長江支流,發源于祁門縣大洪嶺南麓,是祁門縣、江西省景德鎮市的母親河,流域面積1583.3平方千米。

“新安江模式”成功了,皖贛兩省積極推動該模式在閶江流域復制,共保一江碧水向南流。

今年5月,皖贛兩省簽署《長江流域(贛皖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標志著長江干流、閶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正式建立。根據協議,閶江建立補償資金規模與水質考核情況掛鉤的雙向補償機制,跨省界鎮埠斷面當月水質達到Ⅱ類時,江西省補償安徽省80萬元;當月水質達到Ⅰ類時,當月補償標準較Ⅱ類提高50%;當月水質在Ⅲ類及以下時,安徽省補償江西省120萬元。補償資金將主要用于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水污染防治、綠色產業優化升級等方面,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

隨著生態補償機制的落地實施,當前,祁門縣閶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地表水國省控斷面、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出境斷面全部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閶江(祁門段)成功入選全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責任編輯:陸迪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一本二本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美女跪下吃j8羞羞漫画|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xxxxx做受大片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sihu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成人性生话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疯狂吃奶freesex|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5| 波多野结衣在丈夫面前| 国产91最新在线| www一区二区| 女仆胸大又放荡的h|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西西人体44rt大胆高清日韩|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一道本免费视频|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182tv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太爽了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