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充分發揮人才工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積極作用,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更多優惠的政策條件,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留住人才,有力激發人才效能,推動人才工作創新與優化營商環境互融共進。今年,全市已引進各類人才1.2萬人。
黨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最大優勢和根本保證。我市持續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把人才工作成效列為各級領導班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重要內容,形成市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引才工作格局。聚焦“2+3+4”重點產業鏈企業發展需求,重點圍繞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加大引育力度。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同步發力,采取對接高校靶向引、直播帶崗云端引、專場招聘常態引、支持靈活柔性引等多樣化引才方式,拓寬引才渠道。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27所重點高校設立人才工作站,今年共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動96場次,914家次企業提供崗位2.35萬個,達成意向4440人。聯系對接158所高校,舉辦重點產業企業百校云聘會。常態化舉辦周六人才日專場招聘156場,3539家次企業提供崗位7.12萬個,促成對接3733人。
體制機制是影響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的根本性問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構筑人才制度優勢、贏得競爭主動的戰略之舉。我市聚力打造科研平臺,組織企業與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平臺,今年新增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新增進站博士后7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個省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國家級4家,在站博士后53人。開展“人才安徽行·百名博士走進宣城”活動,邀請中科大、東南大學等高校100余名專家教授、博士和60家重點產業企業參加,搭建產才對接交流平臺。打造“創業在宣·城邀你來”創業品牌,從產業、人才、平臺、資金、服務等方面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年以來,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億元,支持創業1158人。開展第九屆宣城市“十大青年創業之星”評選活動、第二屆創業集市活動。探索下放企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和技能人才評價自主權,為人才松綁。創新制定宣城市特殊技能人才評價辦法,激發企業用人活力,今年企業采取累計工齡越級申報和委托認定等方式評價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次。
人才因事業而聚,事業因人才而興。我市注重優化人才生態,厚植發展“堅實根基”。重點打造了“城市合伙人”青年人才服務品牌,持續暢通高校畢業生來宣就業“最先一公里”,搶抓畢業季密集開展公共服務進校園活動,為畢業生送崗位、送政策、送指導。創新開展大學生實習實訓實踐活動,今年累計吸引5萬余名大學生來宣參與活動,預計留宣就業3000人。迭代升級產業人才“宣十條”政策,創新提出“引人才送住房”新政,累計為1600家企業兌現“宣十條”等人才政策補貼1.95億元,市本級為34名本科以上高層次人才贈送主城區住房產權2170平方米,市場價值1302萬元,為430名本科以上高層次人才在主城區購房補貼2532萬元。完善人才分級分類服務體系,設立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持續簡化人才政策兌現流程。創新“宣城人才碼”,為1.5萬名人才提供“碼”上人才分類認定等服務。向333名企業高層次人才頒發“宛陵優才卡”,為持卡人提供人才安家落戶、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暖心服務。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