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霍山縣東西溪鄉,綿延不斷的群山中坐落著一個文藝范十足的村落——月亮灣作家村。作為霍山縣“印象三線”文化旅游的引擎項目,在這里,原先的“小三線”廢棄廠區煥發新生,成功蝶變為文創產業園,其中的淮河書院作家墻更成為游客旅游觀光的熱門打卡點。如今,作家村每年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
“作家村”的蝶變之旅是我市文旅產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六安市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探索豐富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域旅游 遍地開花
“這次在湯家匯紅色小鎮,既參觀了紅色革命舊址,又通過沉浸式體驗的形式觀看了《立夏》,有種‘人在戲中走’的感覺,是一堂生動的紅色教育課,紅色小鎮還是值得來看一看的?!毙聦W期開學前夕,市民張初發帶著孩子來到金寨縣,沿著著名的中國紅嶺公路,開啟了一場自駕之旅。“整個沿途風景很美,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玩,紅色小鎮是我們的最后一站,這次旅程很圓滿。”
沿著中國紅嶺公路,一路好風光。中國紅嶺公路是金寨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全域旅游的一個成功案例。公路綿延800里,輻射金寨縣23個鄉鎮,串聯金寨紅軍廣場、湯家匯紅色小鎮、大灣村等紅色文化景點和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梅山湖、馬鬃嶺等自然生態景區,并成功創建省級旅游風景道,沿線村民也由此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致富路”。
全域旅游是時代發展的潮流。近年來,我市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大別山、江淮分水嶺、主城區、淮河水鄉四大片區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和“一環兩核三廊四組團”空間布局,通過建設運營一批新項目、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著力打造全國紅綠融合發展示范區、長三角高品質休閑度假康養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的最美“后花園”。全市擁有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個,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的生動局面正逐步形成。
多元融合 盡顯活力
當下的文旅產業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創造力,全國各地“出圈”的文旅項目層出不窮,“圈粉”無數。如何在這一浪潮中搶占市場、吸引“流量”?答案必定離不開創新!
8月2日晚18時,舒城縣萬佛湖風景區夜游公交專線正式開通運營,最晚延遲至21時30分,途經萬佛大道、快速通道、春秋南路、梅河中路至舒城縣政府,沿途各公交站點均可下客?!罢娴氖鞘r省心又省力?!钡谝慌显搶>€的徐女士開心地說。
為不斷豐富旅游業態,萬佛湖景區大力發展夜游經濟,實施亮化美化工程,推出萬佛湖燈光秀等夜游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景區吸引力。公交專線的順利開通,也是“公交+文旅”的一次全新嘗試,縮短了游客對于萬佛湖景區與縣域商圈的心理距離,提升了大眾旅游消費體驗,為全縣夜游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夜游、研學游、避暑游、低空飛行……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緊跟文旅市場需求,不斷豐富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構建“+旅游”全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點燃”全市旅游經濟新活力。
在紅旅融合方面,依托景區打造紅色演藝項目,金寨紅軍廣場、紅二十八軍重建會議舊址、立夏節起義舊址、金寨縣湯家匯紅色旅游小鎮、獨山革命舊址群等5處景點列入省級守護紅色根脈文物主題游徑;在農旅融合方面,打造林水寨、符橋、夢樂帝巧克力小鎮等一批以農業休閑觀光為主題的特色景區,獲評省級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基地6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園區16個;在康旅融合方面,利用森林、溫泉、中醫藥等優勢資源,打響陡沙河、大別山虛谷、聆心谷等溫泉康養旅游品牌,獲評養老服務業長三角康養基地2個、省級示范康養旅居項目6個;在交旅融合方面,完善“1+N”大別山風景道體系建設,打造交旅融合精品線路12條,39個景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19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15億元。
鄉村民宿 助力振興
青山依依,流水潺潺,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近年來,鄉村旅游廣受人們的青睞,各具特色的民宿成為不少游客探尋“詩與遠方”的首選。
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旅游旺季,地處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和銅鑼寨兩個4A級景區之間的明都·花開半朵民宿,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民宿融于景、小而精,內有臻品全景房、親子房、無邊泳池、養生藥浴、星空酒吧、田間課堂等,更有扶搖直上的網紅云梯一覽大別山脈?!坝绕涫窃绯啃褋恚崎_窗戶,一股清新空氣撲面而來,遠處的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太美太愜意了?!庇慰椭軙匝τ嗁彽倪@間民宿頗為滿意。
今年4月,全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名單公布,明都·花開半朵是我市上榜的8家民宿之一。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實施“生態原味·鄉宿六安”旅游民宿“1289”工程,通過優化環境、塑造品牌、規范管理、推動資源下鄉等系列舉措,推動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同時,創新發展模式,鼓勵民宿鏈長補短景區服務配套,推進民宿與低空飛行、溫泉康養、滑雪漂流等新興業態聯動發展,引導民宿集聚化發展,譜好民宿發展“協奏曲”。
當前,民宿產業已成為我市盤活閑置資源、促進農民增收、拉動旅游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全市現有民宿320家,客房5027間,其中,今年以來新、改建民宿48家,帶動就業2.8萬人,促進農產品銷售1.2億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重大改革舉措,為我市推進文化強市和旅游強市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8月21日晚,來自省內外的7位專家學者齊聚六安,掀起了一場關于六安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頭腦風暴,勾畫出美好藍圖和實踐路徑。展望未來,六安的文旅產業必將出新出圈出彩。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