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記者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黃山市在社會救助領域持續發力,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動態監測、落實救助標準和拓展幫扶方式,著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社會救助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創新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多部門聯合制定實施方案,推出“徽幫您”一站式服務,實現“一次申請、分類審核認定”,極大提高了社會救助效率。同時,嚴格執行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操作規程,對急難情況“先行救助”“分級審批”,建立了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管理規范的臨時救助體系。
抓好動態監測預警,不斷筑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相關部門利用大數據平臺,主動監測低收入人口情況,實現精準找人、主動干預,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的社會救助范圍。目前在線監測低收入人口4.8萬人,今年以來已自動歸集預警信息3507條,通過核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359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118人。
落實社會救助標準,不斷推進社會救助工作提質增效。目前,黃山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788元和760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1277元和988元,均已達到省定要求。截至8月底,全市保障低保對象31442人,支出低保資金12188.62萬元;供養特困人員9013人,比上年同期(8481人)凈增加532人,支出基本生活保障金6076.14萬元、照料護理保障金852.50萬元;臨時救助困難群眾2098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42.84萬元,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發揮救助補充功能,不斷拓展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方式。黃山市落實定期探訪制度,為特困人員購買住院護理險,覆蓋率和理賠率均達100%;同時,推進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建設。截至8月底,全市共成立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753家,覆蓋率為100%。其中132家已開展急難救助,為困難家庭提供及時性的救助幫扶。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