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低碳45噸軸重重載車輪在馬鋼下線;馬鋼高速車輪整列裝配復興號,載客安全運用達60萬公里;蒸壓加氣混凝土系統組裝海外工廠……近年來,“馬鞍山制造”的前沿技術和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這一切,都離不開標準的引領。制造業是馬鞍山立市之本。近年來,我市以標準提升引領產業升級,增強產業鏈韌性,實現供應鏈穩定,助力更多優質“馬鞍山制造”走出國門,開拓全球市場。
產業逐新攀高有依托
10月底,馬鋼集團新修訂的《熱軋H型鋼和部分T型鋼》(GB/T 11263-2024)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有了這個“新國標”,馬鋼H型鋼產品規格總數從130個增加到308個。
H型鋼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鋼材,小到企業廠房,大到國家海洋工程項目,都離不開它。產品規格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市場的拓展。
“例如,500×500×25×25mm截面H型鋼,過去只能焊接而成,現在可以一體成型。我們將其寫入標準,以后我們的產品都是按照這個標準生產。該產品能應用于超高型建筑、大型場館建設,對客戶來說,更省時、省力、省錢,這就成為我們的競爭優勢。”馬鋼集團長材事業部技術研究院高級主任研究員吳湄莊說。
除了增加產品規格外,新標準的修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過去,H型鋼厚度都在50mm以下,如今經過技術攻關,馬鋼H型鋼厚度最高能達到140mm。
在吳湄莊看來,新國標修訂的最大意義在于其對未來發展的導向作用。他說,這些年來,馬鋼集團牽頭制修訂了105項國家行業標準,通過國家標準的制定,馬鋼第一時間了解熱軋H型鋼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方向,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先機。這有助于馬鋼在產品研發和創新方面,作出前瞻性的決策,保持技術領先。
產品暢銷海外有支撐
對安徽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機電”)來說,標準化是企業穩居國內蒸壓加氣混凝土第一方陣的秘訣所在。
走進科達機電生產車間,一套由橫切機、縱切機、切邊機、切割輸送車及輸送軌道組成的蒸壓加氣混凝土切割機組很是亮眼。這套切割機組使用了科達機電主編制定的GB/T 44301-2024《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成套裝備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和JC/T 921-2023《蒸壓加氣混凝土切割機組》行業標準。
“該標準從保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出發,以國內外先進加氣生產工藝和裝備技術為基礎,對整個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系統的技術要求、裝備性能、安裝、驗收和性能測試、安全指標等進行規范引導。”科達機電總工程師齊國良介紹,該標準提高了成套裝備整體性能,提升了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要。
齊國良說,作為國內蒸壓加氣混凝土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領軍企業,科達機電深知標準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該公司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先后主導及參與5項國家標準和17項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突出標準引領,產品精益求精,訂單紛至沓來。如今,科達機電生產的產品遠銷東南亞、中亞、歐洲、美洲等海外市場,進出口額占比超60%。11月上旬,歐洲加氣行業協會會長、Xella集團波蘭區總裁Robert Turski來到科達機電參觀交流時表示,科達機電的蒸壓加氣混凝土整線系統解決方案,不僅代表了中國加氣行業的先進水平,也是全球AAC(蒸壓加氣混凝土)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制定國際標準掌握話語權
日前,安徽工業大學金屬表面涂層實驗室制定的3項國際標準,通過ISO年會評審立項。
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國際標準不僅是世界市場的準入證、經濟社會活動的“通用語言”,更是國際話語權博弈的重要戰場。
“我們團隊承擔了ISO國際標準分委會的工作,特別是在金屬陶瓷復合涂層材料領域,我們已經制定了多項國際標準。截至目前,已經有6項國際標準頒布,8項國際標準正在制定投票過程中。”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PVD國際標準分委會主席張世宏介紹,這些國際標準支撐了很多產業的發展,如我省的汽車、集成電路、電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助力我省新興產業走向國際化。
“這些國際標準的制定,對馬鞍山企業同樣是一種助力。”張世宏說,近幾年來,他們團隊和馬鋼表面、泰爾重工等企業加強合作,指導企業制定國際標準,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進一步助力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4年,我市企事業單位發布國家標準43項。截至目前,我市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1項、國家標準378項,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3位。
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科科長滕瑋潔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引導和鼓勵我市企事業單位通過標準研制掌握行業話語權,更好地發揮標準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