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合肥市“兩會”期間,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匯集民聲民意,聚焦痛點難點問題,提交了一份份寫滿民生關切的建議提案。這些建議提案辦理得怎么樣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解決了嗎?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發展改革委:適時優化停車泊位和收費標準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高,停車問題始終困擾著城市發展。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合肥市人大代表張萍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停車管理的建議”,建議改革調整停車政策。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了解到,合肥將適時對停車政策進行優化。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合肥市區范圍內小汽車保有量約210萬輛,停車泊位總量約196萬個,含路內泊位約6.5 萬個,車均泊位約0.93 個。按照相關規范要求,規劃人口規模大于等于50 萬人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應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1.3倍之間。合肥目前的停車位供給總量與之相比仍有差距,不同區域、時段供給不平衡問題確實存在。
從合肥市發改委確定的政府投資建設的停車設施、路內泊位收費標準來看,相較GDP相近和周邊省會城市,合肥停車整體收費標準較低、新能源優惠力度較大、平均停車時長較短。
“合肥市路內泊位停車和公共停車收費標準分別制定于2009 年和2013年,隨著近年來機動車數量快速增加、道路建設不斷推進、核心區域逐步轉移,原有的收費標準和收費等級確實存在收費等級劃分不夠精準、調節分流作用不夠明顯等問題?!焙戏适邪l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發改委將積極會同交警、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中心城區高于外圍區域、重點區域高于非重點區域、高峰時段高于空閑時段、長時高于短時、路內高于路外”的原則,適時優化路內泊位設置和收費等級劃分,合理確定相應收費標準。
交通運輸局:G9912合肥都市圈南環中段力爭年底開工建設
在合肥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合肥市政協委員張毅、何遠鴻提出“關于推進國家物流樞紐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答復稱,將加快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力優化交通運輸服務供給,為合肥市大物流體系建設貢獻交通力量。
依托江淮運河,高質量編制合肥水運能級提升研究報告,積極謀劃啟動合肥港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印發《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建設方案》,加快推進江淮聯運中心建設。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后實施工作,啟動“十五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
今年加快7 個共計259 公里高速公路、2 個互通立交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大外環北環滁合周高速公路項目主體完工。推動S18寧合、S30 銅商(巢湖沐集至肥西三河段)新開工項目規?;┕?。力爭年底開工建設S11 巢黃、G9912合肥都市圈環線南環中段等高速公路項目。提高合裕線航道通航能力,開工建設巢湖一線船閘擴容改造項目。繼續推進兆西河一級航道鳳凰頸船閘前期工作,力爭2025 年開工建設。
積極爭創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申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促成“合肥至華南地區”家電鐵運班列開通,積極推動家電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全力打造江淮聯運中心,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構建公鐵、鐵水聯運大通道,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融合發展。
交通運輸局:努力實現軌道站百米內公交站點全覆蓋
在合肥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合肥市政協委員董方明提出“提升地鐵出行‘最后一公里’通達便利性的提案”。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表示,為提升地鐵出行“最后一公里”通達便利性,該局正會同相關部門等開展《合肥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規劃》編制工作,該規劃針對已運營及即將開通的軌道交通線路,從“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規劃理念,從公交線路調整、公交站點優化、非機動車和共享單車停車場布局規劃、慢行交通組織、片區微循環交通組織等方面開展細化研究,現已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該局將加快推進《合肥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規劃》落地,從出行鏈服務的角度,推動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升,編制《合肥市“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設計導則》,推動軌道站點、公交站點、非機動車停車點位等交通設施同步規劃、設計、建成、運營。
大力推進市區與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建成區換乘停車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公共設施一體化建設。實現軌道-公交“零距離”無縫換乘,提升軌道站點周邊50 米范圍內公交站點的比例,努力實現軌道站點100 米范圍內公交站點基本全覆蓋。不斷優化和調整公交線路,擴大軌道-公交一次換乘覆蓋面。試點推廣高峰期“地鐵一到,公交即發”接駁線路和高峰“高頻率車”接駁線路。持續優化軌道、公交、慢行換乘導向標識系統,為乘客提供多種方式的交通動態信息、實時到站信息以及共享單車網點信息。
結合在建軌道交通線路道路恢復工程,同步研究軌道站點換乘公交站臺設置優化方案和非機動車道提升工作。對于已有車站,優先選取客運量較大的站點開展試點;根據在建線路建設時序,對8 號線一期、6 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新橋機場S1 線同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城鄉建設局:深圳路東延項目正在推進實施
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實施深圳路東延工程,助力肥西、濱湖融合發展的建議。
合肥市城鄉建設局于今年6 月底回復稱,深圳路東延工程,是連接濱湖、肥西的一條東西向重要主通道,對推動南部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實現區域交通互聯互通,該局正積極推進深圳路東延項目實施,工程共分三部分:其中,G3 京臺高速公路深圳路出入口互通立交工程,總投資約5.1 億元,由市公路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目前項目可研已獲批,已列入2024 年大建設計劃熟化庫;深圳路(蓮花路-玉龍路),規劃為城市快速路,全長3.28 公里,紅線寬度60 米,總投資約19.5 億元,由市重點局組織實施,目前項目處于初步設計階段,已列入2024 年大建設計劃熟化庫;深圳路(玉龍路-徽州大道),規劃為城市主干路,全長約4.4 公里,總投資約5.8 億元,目前項目處于方案設計階段,已列入2024 年大建設計劃儲備庫。下一步,該局將督促建設單位抓緊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待深圳路東延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要素保障到位后,將積極推動深圳路東延項目開工建設。
在合肥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將新蚌埠路高架橋北延至武警省反恐訓練基地。對此,該局于今年6 月回復稱,根據合肥市城市快速路網規劃,新蚌埠路(天水路-繞城高速)規劃為城市快速路,南起天水路,北至繞城高速,由合肥市重點局組織實施,全長約11.68km,道路紅線寬度60 米。2024 年大建設計劃編排過程中,該局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規局、市重點局等,結合項目實施緊迫性必要性、要素保障情況、財力狀況和實際需求,將該項目列入合肥市大建設計劃儲備庫,目前正在開展方案研究。
新蚌埠路繞城高速以北順接S101 省道,S101 省道為合肥市北部重要干線公路,繞城高速至元瞳鎮段為現狀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經向公路主管部門了解,S101 省道暫無快速化改造計劃。下一步,該局將督促相關建設單位加快推進新蚌埠路(天水路-繞城高速)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早日實施。
重點工程局:新建高架橋將統籌考慮設置隔音屏障
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優化高架道路隔音工程的建議。
合肥市重點工程局回復稱,經查,包公大道(二十埠河-龍興大道)道路及管廊工程在項目設計階段,在已建和在建居住區、學校、行政辦公及醫院等聲環境敏感點設計了聲屏障,共計40 處,全長9410米。由于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道路沿線變化較大,因此在施工階段,該局會同肥東縣大建辦、設計單位及環評單位,結合既有及規劃項目資料,現場踏勘、重新梳理沿線聲環境敏感點,并于2022 年4 月20日組織肥東縣沿線社區和相關單位召開會議,就沿線聲屏障設置范圍征求意見。
會議建議針對新增小區、學校及部分規劃地塊等路段增設聲屏障。2022 年5 月18 日,合肥市大建辦組織變更會議同意包公大道項目增設聲屏障,共增設聲屏障4868米。
針對其他新建高架橋項目,在后期項目建設中會結合項目位置、現狀周邊情況及規劃情況統籌考慮設置隔音屏障,盡量降低對群眾的不利影響。
針對人大代表關于市民參與道路規劃的建議,該局回復稱在后期項目建設中,會進一步加強前期調查研究工作,根據項目情況適時組織座談會、意見征集等形式,充分考慮沿線居民需求,確保聲屏障設置合理、安全、美觀。
數據資源局 :年底前,計劃開放數據超過3000類
在合肥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有合肥市政協委員提出“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提案”。
記者從合肥市數據資源局了解到,近年來,合肥市積極推動落實“數據要素X”行動,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據供給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目前,合肥市開放數據總量920 個,其中數據集326 個,推動公共數據在賦能金融、科研、就業等行業領域應用。同時,以數據賦能政務,為不動產登記、中小學報名、公積金辦理等91 個線上應用場景累計賦能2.7 億次,實現群眾少跑腿。在促進數據流通方面,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建成合肥數據要素流通平臺,出臺全國首個數據要素類產業政策,對數據要素流通平臺及平臺內數據交易進行政策獎補,開具全省第一張數據資源入表會計憑證,實現全省首單數據資產入表。
與此同時,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加快信息化項目改革,聚焦堵點、難點,改革優化信息化項目審批流程,推動信息化項目審批提速增效。對于應急類、試點類、緊急決策部署等項目,項目建設單位報合肥市政府核準同意后,采用“以初設代可研”方式,減少提交審核內容,加速審批流程。
下一步,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將繼續提高數據開放水平,優先推動信用、教育、交通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高價值數據向社會開放,2024 年底前開放數據超過3000 類、結構化率提升10%。進一步加強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研究公共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三權分置的落地舉措,探索公共數據有償使用。實行“賽馬”和“揭榜掛帥”機制,遴選運營主體,依場景開展授權運營等。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