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推進新型工業化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三位一體”工程,以制造業產才融合為主線,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推進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互融,為新型工業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強化頂層設計,做好“三個保障”。堅持黨管人才,做好組織保障。市工信部門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和人才工作,對內增設人才辦,負責牽頭抓總、目標設定和統籌協調工作,全年細化分解任務14項,壓實責任,逐項推進落實;對外組建3個產業鏈黨委,覆蓋93家企業黨組織,通過“黨建+產業鏈+人才鏈”,吸引一批優秀人才加入主導產業。全年組織召開產業培育、校企合作、聯建共建等活動30余次,協調解決人才、資金等要素保障問題110多個。立足重點工作,做好服務保障。分行業選取100家重點企業,對企業產值、投資、用能、用工等情況實施跟蹤監測,年初摸排64家企業1128個用工需求,推送人社部門參與高校招聘。編印《規上工業企業產需信息匯編》,動態開展供產需對接活動,推動企業以新供給拓展新需求,全年舉辦供需對接活動22場。組織70余戶重點企業開展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調研,裝備制造、新材料等4個產業9個專業被列入省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報告發布。立足企業需求,做好用工保障。成立市企業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暢通企業信息獲取,常態化開展企業用工需求摸排和發布工作,幫助102家次企業發布412個崗位需求,不定期開展政校企合作交流。
整合專業資源,搭建“三大平臺”。推動“攀親結緣”,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利用“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龍太電氣等5家企業聯合淮師大等高校在全省攻關任務中成功“揭榜”。成功舉辦產學研合作對接暨安徽“雙創匯”走進淮北師范大學活動,現場簽約10個校企合作項目、金額445萬元。啟動“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對接活動,現場發布淮北師范大學66個科研項目和34家企業的技術需求。激活創新主體,創建人才發展平臺。圍繞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載體創建,推行“人才+平臺+項目”模式,不斷以平臺集聚人才。去年以來新認定合眾機械等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65家;新認定國晟新能源等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75家;新認定瑞柏新材料工業設計中心,累計22家。發揮社會力量,構建人才交流平臺。成立高端裝備制造協會,促成淮北理工學院與5家裝備企業簽訂校企共建協議,引進2名博士參與企業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指導企業申請國家專利12件。舉辦鋁基新能源材料高峰論壇,瞄準人才、技術和項目需求,組織新能源產業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高端人才等350余人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推動產才供需精準匹配,13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約45億元。舉辦新能源汽車下鄉啟動儀式,邀請奇瑞、江淮等企業高管來淮交流。
聚焦拴心留人,實施“三項工程”。實施企業人才培育工程。緊盯企業迫切需要和實際需求,通過“專家授課+企業經驗分享+參觀行業標桿”方式,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去年舉辦“淮商大講堂”系列實操培訓5期,“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企業管理經驗分享系列培訓3期,組織新生代企業家赴合肥3家標桿企業考察學習;開設數字化改造、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專題培訓,2024年累計舉辦各類培訓29場、培訓企業人才超2000人次。實施產業鏈集聚工程。圍繞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動人才鏈向產業鏈集聚。培育濉溪縣鋁基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依托安徽皖北鋁基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安徽鋁基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開展集群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上海財經、南京理工等大學簽訂政產學研戰略合作,成立省內唯一一家鋁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匯聚企業研發人員1085人,占集群從業人數的12%。 實施精準服務提升工程。深入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行動,深入一線收集企業需求,為企業送要素、送保障、送服務、送政策,截至目前,收集問題417個,均已辦結。落實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并建立常態化長效工作機制,先后召開8次民營企業家懇談會,梳理意見建議151個,已辦結142個。加大惠企政策落實力度,2024年爭取落實中央和省級政策資金8045.46萬元,兌現市級支持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政策項目11個、資金7146.4萬元。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