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肥東縣的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現場建設正酣,廣袤田野里,冬小麥、油菜迎寒吐綠,長勢喜人。
目前,肥東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06.3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76.33%,糧食產量穩步逐年提升,預計2024年該縣糧食總產量超65.5萬噸。
機械收割一輪能省6萬多塊
“以往這里的田高的高、低的低,又沒有路,機械下田只能一塊田一塊田地翻,田埂、溝渠破壞了又要重修,每年栽種、收割都要多花農機轉移等費用上萬塊錢?!?月15日上午,回憶曾經的機械下田場景,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肥東洪農家庭農場負責人張玉洪直嘆氣。
隨著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推進,如今,令“張玉洪們”揪心的農機“下田難”、田間“灌溉難”、土地“流轉難”等煩心事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新畫卷。
“你看,現在三條機耕路把這一大片田隔成四大塊,農機能直接下到每塊田。”現場,張玉洪指著自家建好的高標準農田高興地表示,過去機械收割,小塊田每畝不低于100元,現在每畝地收割最多60元,家里1500多畝地,光機械收割一輪就要節省6萬多塊錢,相當于每畝地增收40塊錢。言猶未盡的他還欣喜地算了一筆賬。
“小田變大田”讓田塊數量減少
肥東縣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形崗沖交錯、起伏落差大,“巴掌田”“葫蘆地”形狀各異、“一人四塊地,一戶三十田”農田零碎。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過程中,肥東縣堅持把“小田變大田”作為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一體規劃設計、一體推進實施,通過田塊歸并的舉措,讓田塊數量減少了71%。數字顯示,近4年肥東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共建田間道路1393.89公里,田間道路通達率達到95%。
讓“好糧田”變“好良田”
在石塘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過程中,肥東縣還創新推出“邊建邊種”模式,搶抓秋收秋種“空檔期”,先整田、后建渠道等配套設施,在小麥、油菜最遲種植期前把土地平整好,讓項目區5000多畝地做到了“整耕兩不誤”。
“農田高標準種起來真帶勁!我承包的這片地有700多畝,一年到頭地不閑,日子越過越紅火?!狈蕱|縣古城鎮城東社區種糧大戶張茂祥贊嘆。
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平臺,肥東縣提升項目服務產業發展功能,強化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好糧田”變成“好良田”、“好土地”流向“好主體”。截至2024年底,該縣現有家庭農場總數3893家,農民合作社總數達753家,土地流轉總面積為113.5萬畝,流轉率達72.3%,300畝左右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83.2%。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