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新年第一會”往往具有“風向標”的意義,是工作動員令,更是新一年經濟發展的沖鋒號。
2月6日,蚌埠召開全市加強“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擂響奮進戰鼓,吹響振奮號角,凝聚起實干開新局的磅礴力量。
新的一年,蚌埠將以怎樣的姿態邁步?如何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場大會給出的答案清晰有力。
關鍵詞一:科技創新
2月5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安徽召開“新春第一會”,主題聚焦“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會”的精神,2月6日蚌埠召開全市加強“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
蚌埠“新春第一會”上,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提出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扎實推進科技創新,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科技創新水平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新的一年,蚌埠將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推動科研院所、駐蚌高校與骨干企業合作共建一批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引導大院大所和行業龍頭企業創建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研發平臺。
“一個科研院所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個駐蚌高校共建一個產業園區、每個企業都擁有一個核心技術支撐”,正是蚌埠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發展藍圖。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源泉在于人。
蚌埠將營造優良創新生態,充分發揮蚌埠人才發展集團作用,大力實施“淮畔明珠”人才計劃,持續開展“雁歸珠城”“招才引智高校行”“人才蚌埠行”等活動,以“真金”和“真心”積極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來蚌創新創業。
關鍵詞二:雙招雙引
先看一組數據:在招商引資方面,今年1月蚌埠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6個,同比增加19個;項目推進方面,全省第一批重大開工項目中,蚌埠占48個,總投資265.3億元,分列全省第4、第6。
“要緊抓大抓項目招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會上,黃曉武從“善于謀項目”“善于招項目”“善于建項目”三個方面劃定了重點。
今年蚌埠招商引資目標是招引億元以上項目保持600個以上不變,但要在體量、質量上實現新提升。緊扣產業鏈,有針對性地延鏈、補鏈、強鏈、建鏈;緊跟新賽道,招引一批有影響力的未來產業“新星企業”;緊盯大項目,研深吃透國家、省政策和投資導向……
相比于過去,招商引資方法也出現了新變化。
拼稅費、拼補貼的“內卷式”招商不再是主流,資本招商、基金招商這類更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做法將更加有效。
“我們要建立‘投行’思維,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推動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外商投資相互促進,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產業引導基金等入股企業,以基金撬動資本,以資本導入產業,引進一批優秀企業。”黃曉武說。
項目引進來,還要建得好。
項目建設,重在保障,成在服務。蚌埠將落實好招商引資制造業項目全過程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全職服務員”制度、市直單位歸口服務、市領導“六未”項目現場調研等,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讓每一個項目落得下、建得快、長得好。
關鍵詞三: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蚌埠“新春第一會”上,黃曉武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塑造競爭優勢”。
高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辦事方不方便、高不高效,企業切身能夠感受得到。
新的一年,蚌埠將開發更多跨領域跨層級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應用場景,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訴求一線應答,大力推動不見面審批,持續提升企業獲得信貸、電力、供水、燃氣等便利度,讓企業辦事不求人、便捷更高效、省心還舒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蚌埠將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堅決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確保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持續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認真落實《蚌埠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揮好“96388”營商環境監督專線作用,嚴肅懲治侵犯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此外,隨著“靚淮河”工程的深入實施,蚌埠城市發展已由背靠淮河、跨河發展向面向淮河、擁河發展轉變,良好的城市環境已經成為蚌埠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以淮河為中心,東西拓展、擁河環湖、南岸提質、北岸擴容,蚌埠將持續打造讓企業家和各類人才更舒適、更便捷的城市環境。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全程。“當前一季度即將過半,時間不等人,發展不等人。”黃曉武擲地有聲的話語中透露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我們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拼勁闖勁,激發‘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狀態,三步并作兩步走,兩天當作一天干,努力以‘快人一步’實現‘領先一路’。”
新的一年,蚌埠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務實的作風,加快科技創新、加力“雙招雙引”、加速項目建設,打好“主動仗”、跑好“第一棒”,以一季度“開門紅”奮力實現季季旺、全年勝,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幸福蚌埠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