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合肥先進光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航空工業合肥航太雷電重大試驗設施項目的建設如火如荼,一個主體建筑已經封頂,一個基本建設已經完成,兩大項目的外形都充滿科幻感,讓人印象深刻。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合肥先進光源項目建成后,將是國際先進、亞洲唯一的低能量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助力合肥打造世界級的光子科學與應用中心,建成我國全能量區覆蓋的先進光源體系,促進前沿科技發展及創新能力建設。
建設中的合肥先進光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而航空工業合肥航太雷電重大試驗設施項目建成后,可滿足我國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的雷電電磁效應試驗研究需求,將有力支撐大氣電學、材料學、脈沖功率技術、高電壓技術等基礎科研和電力、高鐵、風電、太陽能等民用領域的相關雷電防護設計與試驗需求。
科創平臺的加快集聚,是長豐縣聚力改革創新,持續激發內生動能的縮影。
近年來,長豐縣以建設制造強縣、科創強縣、農業強縣“三個強縣”為總抓手,咬定“主戰場、新引擎”戰略定位,全力拼經濟、強能級、優環境,其中,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生態的壯大優化,正在讓縣域發展的能級不斷提升。
建設中的航空工業合肥航太雷電重大試驗設施項目。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除了上述兩大項目,2024年,長豐縣北城未來科技創新園區開工建設,宇橋生態科技園(一期)全面封頂,智慧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投入使用,工投智谷產業園啟動招商,累計建成科創載體30萬平方米。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總數達5家。縣域科技創新指數躍居全省第一。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了更好招才引智,長豐縣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掛牌成立縣委人才局,聘請鄭海榮院士為首位“招才大使”,深入推進與大院大所合作,建立“智慧農業谷、菌物谷、育種加速器、合成生物、中試城”五大科創平臺,形成23個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團隊,匯集高層次研發人員389人。建成2個省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3個),院士工作站、院士研究院實現“零突破”。新增高層次人才463人、高技能人才6593人。在全市率先實施科技副總柔性引才機制,10名科技副總赴企任職。
在人才的支撐下,長豐縣科技創新成績斐然。2024年,全縣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34件,同比增長24.12%。
同時,長豐縣還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29戶、總數達55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818戶、增長29%。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26.6億元、同比增長4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74.2億元、同比增長40.3%。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