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宿州市政府新聞辦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全市“強工興產”路線圖——《“5512”產業工程2025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正式印發,助力推動宿州市“5512”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聚焦全市“5512”產業布局,以提質擴量為目標,以數轉智改為抓手,以創新驅動為牽引,以“雙招雙引”為支撐,推動鏈群融合、實數融合、業態融合,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構建智能綠色制造強市。
《行動方案》提出,力爭2025年五大主導產業和五大傳統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12大特色產業集群規模達到550億元左右。全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改造率達100%。
根據《行動方案》,2025年,全市的重點任務為實施“六大行動”。
——產業優化升級行動。推動主導產業涌動生機。“一鏈一策”一體推進延鏈強鏈補鏈,力爭2025年培育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機。堅持“一業一方案”,推進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加快特色集群搶抓契機。按照“一群一圖譜”思路,縱深推進“雙招雙引”。力爭2025年培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個。
——工業穩增長行動。深化助企解難。完善市縣兩級包保服務企業機制,“一企一策”解決一批訂單少、要素缺、成本高等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深化要素對接。聚焦全市全年“百場千企”目標,2025年每個產業組織舉辦對接活動10場以上。深化政策落地。搶抓國家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和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機遇,大力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深化動能培育。力爭2025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0家,培育“三品”示范企業6戶,主導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項。深化提質增效。培育一批“畝均效益領跑者”,鼓勵優勢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引導企業“抱團出海”、跨境出海。
——優質企業培育行動。完善優質企業培育機制。落實落細《安徽省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建立制造業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爭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50戶,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50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40戶。強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健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力爭2025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戶。強化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力爭2025年國家級單項冠軍實現突破、新增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戶。
——科技創新提升行動。促進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爭2025年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突破45個,新增“三首”產品7個,加快推動制造業中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5億元以上企業創新機構全覆蓋、10億元以上企業創新成果全覆蓋。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體系。力爭2025年新增省級創新創業平臺10家,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工業精品矩陣。力爭2025年新增省級新產品10個、安徽工業精品3個、省級標準化示范企業1個。爭創省政府質量獎企業1家,培育省級商標品牌示范企業10家。
——擴大有效投資行動。加強項目謀劃爭取。全力爭取國家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大盤子。深化項目調度服務。編制實施工業項目投資導向計劃,繼續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200項。聚力項目招大引強。持續開展“百企千堡壘”特色產業集群招商攻堅行動,搶灘布局合規總部經濟、優質制造業項目、未來產業項目。
——數字綠色發展行動。一體推進實數融合智轉數改。力爭2025年新增建設省級數字化改造區域樣板1個,新增培育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0個、兩化融合貫標3A級企業1個。持續推進互聯互通聚合協同。力爭2025年新增培育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融合應用場景5個,獲評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加力推進綠色低碳全面轉型。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力爭2025年新增培育省級綠色工廠6家,爭創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