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記者從合肥市自規局獲悉,近年來合肥積極探索實施“一碼管地”數字化改革,為每塊土地賦予獨一無二的“土地碼”,實行土地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
探索實施“一碼管地”數字化改革
不需要跑現場,通過“土地碼”,企業“碼上”就能快捷了解相關地塊的具體位置、區位優勢、技術指標等信息。而且,依托不動產單元代碼的串聯,建立起貫穿選地、供地、設計、建設、驗收、登記等全流程的智慧管理新模式。
肥西相關人士介紹,“土地碼”相當于給地塊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責任單位及企業通過“土地碼”可以進入系統,地塊的基本信息、建設內容、目前進展等一目了然。和地塊關聯產生的競拍簽約、規劃建設審批、竣工驗收、不動產發證等流程信息,也可以進行動態更新,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地塊項目進展。
為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提升審批效能,近年來合肥市積極探索實施“一碼管地”數字化改革。通過搭建“一碼關聯”信息管理系統,為每塊土地賦予專屬“土地碼”,實行土地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土地業務辦理流程的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化,為形成城市智慧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基礎。
“碼上交互”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審批
合肥以群眾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全面梳理并優化了土地管理流程,形成“土地碼”業務標準和規范體系。制定納入“土地碼”系統事項的數據標準, 建立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共享機制,打通從規劃編制、選址預審、用地報批、土地供應、規劃許可、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全鏈條的業務流和數據流。
依托不動產單元代碼與項目中央代碼“碼上交互”,打通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系統與住建部門工程建設審批管理系統,推動數據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匯集,實現信息共享,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審批服務。截至目前,已通過一體化系統賦碼辦件超過31400 個,其中包括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 、土地供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內容。
此外,合肥成功構建了從項目策劃、報批、供地、規劃、驗收、登記到監管的全生命周期多部門協同服務平臺,實現了土地信息全面電子化,所有土地相關數據均可通過“土地碼”進行關聯、管理,系統提供實時更新和快速查詢功能。
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合并審批事項、優化業務辦理環節、共享成果材料,顯著精簡了審批流程。市民和企業滿意度大為提升,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