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車智能工廠,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機器人手臂靈活地組裝零部件,AI視覺系統實時檢測產品質量,生產數據在大屏幕上不斷跳動……這里不僅是江淮汽車的制造基地,更是安徽省智能制造的一個縮影。
隨著Deepseek今年的“爆火”,大家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各個產業的面貌。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安徽制造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從汽車到家電,從電子信息到裝備制造,AI技術正在為安徽傳統制造業注入新動能,推動其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這場“AI+制造”的革命,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重塑了安徽制造業的未來格局。
記者用AI生成的未來安徽智能制造工廠概念圖
政策引領:AI賦能制造業的頂層設計
安徽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擁有汽車、家電、電子信息等多個優勢產業。然而,隨著全球制造業競爭加劇,傳統制造業面臨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創新能力不足等挑戰。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安徽制造業亟待解決的課題。
今年2月8日,省長王清憲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通用智能產業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我省優勢,培育更加開放、創新、活躍的通用智能發展生態,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近年來,安徽省將人工智能定位為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政策創新與資金支持,構建了覆蓋全產業鏈的AI生態體系。安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建設。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系統性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示范,同時通過“沿途下蛋”機制加速技術產業化落地?。政府統籌設立10.5億元科技創新攻堅專項資金,支持100項以上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覆蓋智能傳感器、高端芯片、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
在技術研發端,安徽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等科產融合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業場景的示范應用。在產業轉化端,實施“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工程,每年評選10個標桿場景,按投入比例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激發企業應用積極性?。數字化轉型方面,實施1200項億元以上技改項目,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和數字化園區樣板,力爭重點行業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同時,金融與人才協同支撐?。通過“畝均英雄貸”等金融工具,安徽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人工智能領域,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服務;同步實施科技領軍企業成長計劃,2025年計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家,構建“喬木參天、灌木茁壯”的創新梯隊?。
在政策推動下,安徽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成效顯著。2024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43.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6.1%。尤為突出的是,汽車產業作為安徽支柱產業,2024年產量達3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4.5%,居全國第二,智能化生產線和AI質檢系統的廣泛應用成為關鍵助力。
奇瑞智造工廠
技術落地:AI重塑制造業的實踐樣本
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目前我省部分工業企業、信息技術企業、前沿研究機構已研發一批專業大模型共約13個。部分工業企業結合數字化轉型成果研發了奇瑞智駕、蔚來等大模型。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基于長期技術積累研發了優質采“知了”工業品集采、容知日新“靈芝”設備運維、中科類腦“玄視”電力行業視覺識別、國創星云GPT、喆塔科技“靈光”、展灣大模型、羚羊工業大模型等產品。
在家電領域,大模型賦能產品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控制等流程,實現降本增效提銷量。以美的為例,借助大模型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精準打造爆款產品,大白梨系列冰箱上市第一年銷售2.8萬臺,創造了美的高端產品最快銷售速度;在生產制造環節,通過深度應用工業大模型,部分生產環節提效15%,降本10%;在質量控制環節,通過工業大模型對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深度分析,輔助出具優化方案,目前其高端產品50%檢驗項目由AR視覺檢測+工業大模型數據分析完成,檢出率同比提升20%。
在原材料領域,大模型加強數據匯總和深度分析,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以彩虹玻璃為例,展灣大模型將每年180次人為誤差降為0次,成品良率提升5%,調控現場人力節省80%。
在電力領域,大模型提升巡檢缺陷信息檢出率,降低誤檢率。中科類腦視覺大模型為配電網的巡檢增效賦能,平均檢出率可以達到90%以上,誤檢率小于0.3%,效率提升超過80%。
在半導體領域,降低研發周期和產品不良率,如喆塔大模型幫助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大恒能源的生產效率提高了65%,產品研發周期降低了近30%,不良率降低了1.33%。
安徽工信領域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亦匯聚了大量寶貴的工業數據——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70個,其中國家級雙跨平臺3個(中建材“凱盛AGM”、奇瑞“海行云”、科大訊飛“羚羊”)、國家級特色平臺22個,重點平臺設備及點位連接數1023萬,其中科大訊飛、海螺、陽光電源等十余家龍頭企業平臺數據庫規模累計已超300TB。
羚羊能源大模型2.0重磅發布
Deepseek: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今年開年,DeepSeek用閃電般的速度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迅速躥紅,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那么Deepseek將會給安徽智能制造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通用大模型企業來說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文本、代碼生成等同質的業務領域,Deepseek與國際并跑的性能及開源屬性決定了其必然會快速擴張形成強有力的生態圈,對閉源的通用大模型企業形成了一定挑戰。但同時其最大程度的開源也為我省通用大模型企業優化算法提供了借鑒。
而對于其他企業,Deepseek無疑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機遇!
Deepseek的開源屬性對行業大模型、軟件及其他企業而言是利好。如行業大模型企業能夠低成本部署性能更優更適合的模型產品,如喆塔科技已采用Deepseek作為底座構建行業垂直大模型并服務于半導體晶圓廠。其他企業能夠借助大模型提升軟件編碼開發效率和產品智能化水平。以制造行業為例,相較于傳統自動化軟件僅能執行預設程序,應用大模型后的軟件可實時分析業務需求并動態調整生產流程,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在挑戰方面,其他企業面臨主要來自數據、模型和工具的安全性挑戰。來自開源大模型的生成式內容(如代碼等)可能帶來更多不可控的風險,因此企業應從數據、模型和工具多維度構筑風險防線,以應對安全挑戰。
海螺水泥全流程智能化工廠控制室(黃勇 攝)
未來布局:從“應用深化”到“產業引領”
全球AI競賽進入垂類應用爆發期,安徽正以“7+N”未來產業體系搶占制高點。根據規劃,安徽將聚焦量子科技、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七大領域,力爭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實現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雙向互促,該廳已起草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并報省政府審定。方案提出以抓供給、抓應用為核心,通過筑牢人工智能賦能底座、推動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深化重點行業賦能應用、推動智能產品創新升級、完善賦能生態體系等舉措,力爭到2027年初步形成全省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生態體系,推動星火大模型在制造業場景深度應用,形成一批特色化專業大模型,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安徽將圍繞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強化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大力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挺進“藍海”的新增長引擎。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創造”,安徽正以AI為筆,書寫中國制造升級的典范篇章。政策紅利釋放、技術迭代加速、生態體系完善的三重驅動下,安徽不僅成為全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試驗田”,更在全球AI產業競爭中展現出“中國速度”。未來,隨著量子計算、聚變能源等前沿技術的突破,安徽有望從“跟跑者”蛻變為“領跑者”,發揮出引領全球制造業變革的潛力。(記者 汪喬 海報 楊曦)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