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中,芯片是孕育硅基文明的沃土。
在芯片產業界,一項名為RISC-V的技術正掀起一股新浪潮。多方觀點認為,它通過開源開放的指令集架構,有望突破X86、ARM兩大傳統模式局囿,進而實現“換道超車”。
2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阿里巴巴達摩院舉辦的2025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表示,開源模式有助于RISC-V構建一個包容、協同創新的全球化生態,成為芯片產業變革的新引擎。
倪光南院士的觀點以及國內頭部芯片設計企業的自主可控布局使得RISC-V技術從專業領域走向公共場域,成為熱議話題,相關政策導向也受到高度關注,點燃產業界投資界對此的新一輪關注熱潮。各方普遍期待,其在底層技術上支撐芯片產業實現一場DeepSeek式的突圍與躍升。
“神奇”的開源架構
RISC-V,是基于精簡指令集計算(RISC)原理建立的開放指令集架構,V表示為第五代。
簡單來說指令集就是軟件與硬件之間溝通的“翻譯官”,是芯片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部分。不同的架構反映了設計者對同一功能的不同實現思路。
在之前,X86、ARM芯片架構一直是用戶采用最多的兩種芯片架構。但是X86被英特爾、AMD封閉使用,ARM要收取高昂的授權費用,而RISC-V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它是開源開放的。
作為芯片架構領域的顛覆者,它的開源意味著什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需要大量的芯片,它能與RISC-V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3月17日,“涌現圓桌”&合肥創投城市計劃——汽車與RISC-V芯片技術融合研討會在合肥舉行,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科創“鐵三角”齊聚一堂,從技術突破與場景適配、生態協同與標準共建、全球協作與安徽創新三個維度展開深度研討,共同探討RISC-V如何為智能汽車產業注入“芯”動能,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
從本次研討會傳遞的信息來看,RISC-V芯片的優點不僅僅是開源,更重要的是架構簡單,還能進行模塊化設計。用戶能夠靈活選擇不同的模塊組合,來實現像“搭樂高積木”一樣定制化設備的需要。
專家們認為,RISC-V產品具有開放、標準化、靈活的特點,行業內的從業者很多,能夠提供多元化的產業鏈選擇。由于它是開放標準,且靈活性高,故而可以提供更多創新的可能。
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副教授何虎認為,開源開放的RISC-V可能是中國芯片業“換道超車”的一大機遇。
“DeepSeek的爆火,其實就是算力的優化帶來的高效率。”知合計算AI首席科學家蘇中從AI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時代芯片架構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優化算力架構能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從AI的視角看,RISC-V更貼合創新的實際需求,因為傳統的兩大模式不是因AI而存在,在未來“RISC-V+AI”將成為架構創新的最終答案。
天然的“應用場”
芯片,被譽為汽車業的“數字心臟”,尤其到了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時代,每輛車的芯片需求量,將從傳統燃油車的幾百顆,發展到成千上萬顆。
“汽車產業天生是RISC-V架構的‘沃土’,是天然的‘應用場’。”安徽省汽車戰咨委執行秘書長、省汽車創新中心主任任林杰說,當開源指令集遇上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車主戰場,中國可以以產業生態規模反哺芯片自主研發能力,構建從架構創新到應用落地的正向循環。何虎認為,RISC-V作為開源的指令集,其核心架構與IP核不受任何單一企業的壟斷控制,也就是說,它能擺脫ARM的依賴。
更重要的是,該類芯片憑借其功耗低、能效高、靈活開放、可定制的優勢,能更好滿足AI加速、邊緣計算、智能終端等領域的應用,滿足AI時代多樣化的應用需求。與此同時,RISC-V的指令集相比ARM和X86要精簡得多,包袱也更小,編譯器可以更容易地生成高效的機器代碼,更容易優化程序,且更容易移植到不同的RISC-V處理器上。
眾所周知,電控系統、智能傳感器等車載電子設備都是“電老虎”,而智能駕駛系統進一步加劇了電能消耗,因此,RISC-V低功耗的優勢將有助于其更好地適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同時,RISC-V能以模塊化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制造商可按需裁剪并增添專用指令,使其以更小的內核面積,更低的功耗,實現高性能表現,進一步提高能效比。此外,RISC-V允許添加專用加速器或協處理器,可助力汽車系統更高效地處理環境感知和路徑規劃等復雜任務。
上海開放處理器產業創新中心副秘書長李廣武表示,他們正積極構建RISC-V的專利共享平臺,打造企業間互不訴訟的生態,真正通過開源開放,實現技術的共建共享。
安徽省汽車戰咨委委員、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董揚認為,芯片發展尤其是車規級芯片的發展需要上下游產業鏈加強合作,統一標準和參數的協同推進,需要硬件和軟件整個生態的共同發展。
不再只是“跟隨者”
作為汽車大省的安徽,應如何積極入局,抓住RISC-V新機遇?在任林杰看來,安徽已不再只是RISC-V的跟隨者,之前已展開布局,當前正快速發展。產業、人才、技術優勢是安徽“隨風起舞”的基礎和底氣。
“解決芯片難題絕非一朝一夕,但面對RISC-V架構帶來的國產化芯片機遇,安徽省憑借現有的產業基礎和政策支持應充分抓住。”任林杰建議安徽出臺專項政策,設立“安徽省車規級RISC-V芯片發展基金”;制定RISC-V行業標準,聯合省內優勢研究機構和企業,簡化本地化認證流程;釋放RISC-V芯片場景和產業化項目,鼓勵省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示范項目優先采購本地RISC-V芯片,并給予資金補貼;成立技術生態平臺或者聯盟,以開源協作模式匯聚全球開發者資源,打造RISC-V車規級芯片全鏈協同生態。
在“涌現圓桌”&合肥創投城市計劃——汽車與RISC-V芯片技術融合研討會上,安徽省汽車創新中心正式發布“汽車智芯工場和天才創芯家計劃”。據了解,汽車智芯工場是“車—芯—域”協同創新的智能汽車芯片生態中樞,以開源協作模式聚合政產學研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車規級開源芯片產品熟化與轉化。天才創芯家計劃則以“開源生態+場景創新”為雙引擎,聚焦汽車芯片類型和潛力新賽道,依托汽車智芯工場向全球招募具備顛覆性技術思維和商業化潛力的“創芯領袖”,通過發揮安徽省獨特區位和產業場景優勢,打造全國汽車芯片創新的核心樞紐。芯車無限公司基于RISC-V內核推出車規級MCU芯片并即將量產,這也是“天才創芯家計劃”的首發項目。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程寶忠表示,安徽有著完備的汽車全產業鏈,更貼近市場。目前已把研發中心放在了合肥,希望依托安徽的汽車制造產業鏈,實現車規級芯片的爆發式增長。
董揚認為,安徽汽車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企業創新能力強,已經抓住了關鍵的“發展點”,這些都是RISC-V落地的良好基礎。顯然,安徽不再是RISC-V的跟隨者,而是積極“入局”、順勢謀局、加速布局,將以汽車產業的海量應用場景為依托,助力中國車規級芯片走上自主可控之路。
“芯片行業與汽車行業有一定的相似度,十幾年前,我在韓國參觀他們汽車動力電池時感慨‘人家太先進了,我們太落后了’,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加速超越。動力電池的今天,就是芯片的明天。”董揚樂觀地說,“下一步要做的是深耕,國產芯片一定會大有前景。”
■ 記者 王弘毅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