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省教育大會即將召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江淮大地上,一場關乎教育未來的變革正悄然發生。從精準預警的學位供給到高校學科的前瞻布局,從職教強省的蓬勃發展到“老有所學”的溫情實踐,安徽正以創新之力推動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協同并進。
基礎教育:科學預警織密“教育公平網”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流動帶來的學位壓力,安徽創新構建“四維”監測模型,以“生源趨勢、教育用地、經費投入、師資需求”為核心,精準預測學位供需。2023年、2024年合肥市小學一年級招生預測誤差率分別低至0.71%和0.25%,學位預警調度機制成效顯著。全省建立覆蓋所有中小學的預警體系,通過整合多部門數據,實現逐縣逐校精準測算。合肥市鎖定未來三年學位熱點區域,劃分“紅黃”預警等級,通過一校一策,資源挖潛,2024年全省233所預警學校新增優質學位6.7萬個。
皖北地區作為全省基礎教育“半壁江山”,通過“強校+新校”“省外+省內”資源引入,擴容優質教育資源。2024年,112所皖北新優質學校與省內外112所名校結對,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7所,新增學位3.3萬個,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圖:蚌埠受援學校掛牌“安徽師范大學結對合作?!毙E?/span>
高等教育:學科重構賦能“新質生產力”
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安徽以學科專業改革為引擎,貫通“專業—產業—就業”鏈條。2022年以來,全省高校新增本專科專業點1124個,改造265個,停招撤銷1273個,64.9%的專業點緊密服務新興產業。安徽大學成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學院,合肥大學大眾學院探索“雙元制”本科教育,推動教學過程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圖:安徽工程大學學子在老師指導下開展實訓活動
產教融合持續深化,全省累計建設199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服務新興產業占比86%。中國電信安徽分公司與安徽郵電職院共建“七大戰新領域”實訓基地,奇瑞汽車支持蕪湖職院打造國家級教學資源庫,校企協同育人成效顯著??萍汲晒D化更添動能,安徽高等研究院“1+4”分院吸納485家企業參與,2025年招錄研究生2426人,推動4500多項成果走向產業一線,孵化企業650余家。
職業教育:技能強省鑄就“徽匠星光”
過去五年,安徽職教實現從“大”到“強”的蝶變。310所職業院校、138.4萬在校生、年均50萬技能人才輸出,為產業升級注入澎湃動力。政策筑基下,“職教高考”打破學歷壁壘,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縱向銜接通道全面打通。
產教融合深度賦能,全省中高職專業布點超6000個,覆蓋十大新興產業全鏈條。滁州職教“園中建?!?、蒙城職校畢業生占據江淮安馳汽車40%技術崗位,2024年69.22%高職生、96%中職生留皖就業,成為“制造強省”堅實底座。技能大賽星光璀璨,合肥理工學校三年斬獲國家級獎項20項,蒙城職教中心單屆摘得52枚省級獎牌,“徽匠精神”閃耀賽場內外。
圖:第十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比賽現場
育人育心,在講究終身學習的時代,安徽的老年教育亦綻放異彩。全省1.7萬所老年學?;菁?59.72萬銀齡學子。安徽黟縣的老年大學,開設了包括語言、書法、器樂等專業課程的32個教學班,讓“老有所學”成為社會溫情風景。
面向未來:教育多維突破再啟新程
從學位預警的精準施策,到高校學科的革新突圍,從職教強省的技能之光,到終身學習的溫暖實踐,安徽正以系統性變革破解發展難題。這場多維突破的實踐,不僅為千萬家庭托舉希望,更為區域經濟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江淮潮涌,教育興皖!讓我們共同期待,安徽以創新之力、均衡之策、融合之智,持續書寫教育現代化的嶄新答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