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日前發布,新國標首次將電池兩小時內“不起火、不爆炸”從企業技術儲備上升為強制性要求。電池材料的迭代成為業內繼續攻關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一個好消息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近來,該校博士生方天成研制出一種超高熱容吸能控熱材料。這種新型的保險材料能有效將電池產生的熱能吸收并控制在安全溫度以內,專家認為這對當下新能源產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目前,這種新材料已經投入實際規模化應用。測試報告表明,同成本同工藝條件下,與傳統氣凝膠隔熱方案相比,使用這種新材料的方案,可以將車輛安全時間從5分鐘提升到8小時。
“這項研究利用機器化學家進行了優化,其產品與現有電池產品相比,將安全性能提升了兩個量級。”方天成說,專家認為這本應該是自然材料學發展規律下10年后的未來產品,可以說這項“提前問世”的成果是機器化學家高效賦能的生動體現。
方天成提到的機器化學家,2022年誕生于中國科大,是全球首個集閱讀文獻、設計實驗、自主優化等功能于一體,覆蓋化學品開發全流程的機器化學家平臺,為化學這一傳統學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它的誕生也實現了我國在智能化學創新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為實現國家重點工業布局上的技術攻關提供了“捷徑”。
當下,科技創新已成為我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我省持續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抓手,不斷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工作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集中力量統籌推進全省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具體路徑。技術攻關將突出應用導向,建立“首單用戶”考核評價機制,按照“下游考核上游、整機考核部件、應用考核技術、市場考核產品”的原則進行考核評價。
我省還將緊扣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國家及我省科技創新規劃布局,省委、省政府“6178”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重點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重點細分領域“最緊急、最緊迫”技術需求,系統布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還要強化企業主體作用。202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科技打頭陣,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實現該目標的路上,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支持產業鏈創新鏈“鏈主”企業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大兵團協同攻關,全鏈條、系統性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記者 陳婉婉)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