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9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以改革賦能“皖”美民政,用發展提升幸福成色,全省養老機構床位達到32.1萬張;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成93家,2026年將建成不少于400家;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面實現“跨省通辦”“省內通辦”。
近年來,安徽著力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低保、孤兒保障、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4類救助保障標準動態調整,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提高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主動性和精準度,探索防止返貧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推廣“困有所扶”社會救助集成改革,打造22家集“養治教康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型兒童福利機構,首創“救急難”互助社模式,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推進了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省民政廳廳長 余向東
去年以來,安徽先后啟動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醫養結合改革試點、農村養老政策體系創新實踐等改革事項,有力推動我省養老服務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醫養康、城鄉、長三角4個“一體化”發展。居家社區機構服務逐步融合,全省養老機構床位達到32.1萬張;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成93家,2026年將建成不少于400家,輻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區;老年助餐提質增效,累計服務老年人1.1億人次;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試點有序推進。醫養康結合度持續提升,護理型養老床位達到23.8萬張,335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養簽約1993對。
安徽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參與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發展行業商協會和社區社會組織,創新建立商協會發展“1+8”政策體系和社區社會組織孵化體系,全省培育行業商協會3707家、社區社會組織12.3萬家。實施“善行安徽”行動,要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探索跨省域設立慈善工作站;策劃“慈善一日捐”系列活動,累計募集善款1.6億元。大力發行福利彩票,通過彩票銷售體制機制改革,今年上半年銷量42.44億元,增量、增幅位居全國第2,募集公益金12.78億元。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安徽以改革思路和創新辦法更好回應民生期待。婚姻登記服務更加便利,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面實現“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涉外婚姻登記權限下放至16個省轄市;會同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創新出臺土地保障、林地備案兩個公益性公墓用地突破性政策,推動公益性公墓實現市、縣、鄉全覆蓋,惠民殯葬持續提標擴面增項;啟動“鄉村著名行動”,著力解決鄉村“有地無名、有名無標”問題,全省鄉村地名命名更名2248條,設置地名標牌9136塊,地名信息采集上圖3.59萬條。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