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近日,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我省2006年開始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7年全省推開,2010年基本完成集體林地確權發證工作,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盤活了森林資源,釋放了發展潛力。全省集體林地流轉面積1350萬畝,流轉率25.48%,居全國前5位。
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 陳明安
日前,我省印發《安徽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謀劃了新時代新征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根據《實施方案》要求,我省將聚焦“山要怎么分、樹要怎么砍、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的林改“四問”,圍繞“森林經營、國有+集體、林票+碳票”等領域重點突破,創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
在“森林經營”上,我省率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建立分類經營、規劃方案、基礎支撐三個體系。今年,我省在去年16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51614畝的基礎上,擴大至35個試點、80731畝。現在不僅要多種樹、種好樹,還要不斷提升森林經營能力,對森林資源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科學規劃,探索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推進林業發展方式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在“國有+集體”上,我省組織實施“百場帶千村”行動,研究制定“國有+集體”場村合作實施方案,發揮國有林場龍頭作用,在綠色產業協同發展、資源保護聯防聯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拓展場村合作模式、實踐路徑,推動實現場村增收、農民增富、資源增效“三贏”。
在“林票+碳票”上,我省積極爭當發展林業碳匯先行省,研究制定《安徽省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安徽林業碳票項目方法學(試行)》,一體推進CCER、ACER、碳普惠項目開發,探索“國儲林+碳匯”模式,編制全省林業碳匯發展規劃,以年度計劃調控、精準落地上圖為抓手,全面規范管理林業碳匯項目,力爭今年年底前完成首單CCER項目開發申報、首筆省級林業碳票交易。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