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11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安徽省采取一系列“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總面積達8345.18萬畝,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176萬畝,耕地面積連續3年凈增加,連續24年實現占補平衡,全省耕地總面積從全國第9位提升到第8位,在2023年國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中獲“優秀”等次。
構建“一圈二屏三帶五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近年來,安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安徽省土地監督檢查條例》《安徽省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措施》,出臺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實施方案。同時,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累計撥付補償激勵資金4.09億元。推動行刑銜接、紀法銜接,堅決整治違法占用耕地行為,全省新增非農建設違法占用耕地從2021年的2.17萬畝下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80畝。
在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方面,安徽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需求,謀劃構建了“一圈二屏三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栋不帐量臻g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除合肥市外的15個設區市及其所轄54個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獲批。其中,落實長江流域、黃淮海平原等國家農產品主產區格局要求,圍繞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以自然地理條件為基礎,構建“一陵亙兩原”“兩山潤良田”的農業空間格局。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黃發儒
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3.77%
安徽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成功獲批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省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在制度、機制、管理、科技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省級出臺政策40項,形成“規劃管控、計劃調節、標準控制、市場配置、政策激勵、監測監管、考核評價、共同責任”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笆奈濉币詠?,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3.77%,省級以上開發區建成率、工業固投強度、工業畝均稅收分別提升9.0%、9.5%、11.1%。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有力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為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安徽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高資源配置精準性。安徽創建星期六土地要素會商機制,不斷提升要素供給能力,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啊笆奈濉币詠?,全省批準各類建設用地119.54萬畝,總量位居全國第6、長三角地區第1、中部地區第1;供應國有建設用地204.62萬畝,供應總量位居全國第7、長三角地區第2、中部地區第2。錨定能源資源保障目標,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笆奈濉币詠恚群笸度胧〖壍刭|勘查基金3.77億元,新發現礦產地13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10處,富鐵、晶質石墨、煤層氣、高純石英原料礦等實現找礦新突破。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96萬平方公里
為夯實美麗安徽生態本底,安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96萬平方公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加強對違法違規侵占行為執法,牢牢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統一確權登記,1103個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項目完成主體工作,巢湖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公告登簿,實現零的突破。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完成投資約151.26億元。“十四五”以來,治理廢棄礦山849個、面積10.41萬畝。
此外,安徽深化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改革,全面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全系統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實現“技防+人防”聯動,地質災害風險防御更加快速有效。“十四五”以來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10.84億元,搬遷受威脅群眾1095戶3349人,實施工程治理259處,排危除險546處,工程項目實施后,有效減輕或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283處。今年以來,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災情695起,成功避險19起,實現連續8年地質災害“零死亡”。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