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慈行善舉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風。10月14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慈善組織437家,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91家。2023年末全省慈善組織總資產52億。
近年來,我省慈善事業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發展壯大人才隊伍,不斷加強組織培育,創新實施慈善項目,推動慈善幫扶在扶弱濟困、鄉村振興、社會救助、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我省著眼壯大公益慈善力量,大力加強慈善多元主體培育,慈善組織數量不斷增長,慈善組織活力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慈善組織437家,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91家;其中,省級慈善組織121家,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26家。2023年末全省慈善組織總資產52億。創新開展社會企業培育認定,目前已認定8家,正在申請認定的20余家。一批重大慈善項目正有序推進,籌募款物4600萬元用于實施安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主要集中在困難群眾救助、養老、未成年人服務等民生領域:募集資金385.49萬元支持“聚社力·興鄉業”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惠及困難群眾15000余人。
在隊伍建設方面,我省積極實施慈善人才建設“十百千”計劃,大力培養本土化、專業型、復合型慈善實務人才,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年平均培訓全省慈善組織高級管理人員達300人次。在全國首創慈善領軍人才合作培養模式,2023年選送全省12名慈善領軍人才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學習和實務培訓,有效提升慈善組織項目管理、風險評估、資源動員等方面能力。與安徽開放大學創新合作開展慈善人才培養合作,探索慈善學科專業建設,匯集公益慈善領域專家學者等師資力量,開設“安徽慈善課堂”網絡公開課。開展線上線下慈善知識教育培訓和宣傳推廣工作,弘揚慈善文化、宣傳慈善理念,進一步提升慈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為促進慈善健康發展,我省依法規范捐贈、受贈行為,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在全國率先對省本級慈善組織開展監督檢查、率先采取省市縣聯動的辦法對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活動進行監督檢查,自2021年起,平均每年抽選總量25%的慈善組織,啟動一輪為期四年的專項監督評估計劃,至2024年已實現全覆蓋,努力構建“前置指導、全面監測、重點檢查、關鍵突破”“四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全省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率、年度報告率均居全國前列。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