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近日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安徽省或將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推進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
探索“高薪優崗”
擴大高收入群體就業規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未來或將得到更大的支持。《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促進穩增長穩就業協調聯動。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對就業示范效應好,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建設用地計劃,優先提供用工支持服務。
挖潛市場主體高質量崗位供給能力,《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探索實施高薪優崗計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產業及金融業等服務業企業發展,擴大高收入群體就業規模。健全人才預警和需求預測機制,動態發布產業人力資源和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
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高校就業質量不高專業或收到“紅黃牌”
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高校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未來也可能收到“紅牌”。《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將就業狀況作為辦學資源配置、教育質量評估、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依據,對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我省還計劃實施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打造一批龍頭院校、品牌院校。支持一批重點技工院校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能筑夢行動,推動安徽技能出海。
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未來給自己“充電”將更普及更便利。《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安徽)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統籌建設2個省級公共實訓基地,健全省、市、縣三級公共實訓體系,探索建立“一個中心、多點布局、協同運營”公益性公共實訓網絡。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設20個左右、區域特色鮮明、市場需求強烈、具有全省輻射力的職業技能品牌培育基地,對符合規定的予以資金支持。我省還將開展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等級分類,探索“技能夜市”等新模式,開發“技能培訓電子地圖”,打造城市“半小時技能培訓圈”。
《通知(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全面推行“新八級工”評價制度,鼓勵“特才特評”,支持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探索跨部門“一考多證”,全面實施高校技術技能人才“一試三證”工作。
分類精準幫扶
超齡勞動者就業援助
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分類精準幫扶機制。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我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收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或將一并向畢業證書落款年度2年內(含畢業當年度)未落實過編制內工作和國有企業工作的高校畢業生開放(國家出臺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在困難人員、超齡勞動者就業援助方面,《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的用人單位,要依法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支持用人單位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通知(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支持勞動者靈活就業,規范平臺就業的經營管理,加強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超齡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和權益保障,暢通勞動者維權渠道。
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擬推進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
營造公平就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就業權利,《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用人單位及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推進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
同時,完善就業與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聯動機制,強化分層分類社會救助,調整完善低保漸退期限和就業成本扣減規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