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武彥】據路透社17日報道,印度政府當天發表聲明稱,印度成功測試一枚國產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從而使其躋身于掌握這種先進技術的少數國家之列。
聲明稱,該導彈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同相關行業合作伙伴共同研制,可以將有效載荷送到1500公里外。“飛行數據證實該導彈實現了成功的末段機動與高度精準的命中”。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社交媒體上稱贊這次試驗是“歷史性成就”。
《印度快報》17日稱,高超音速導彈不但要求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5倍以上,同時具備極高的機動性能,使其與遵循既定軌跡的彈道導彈區別開來。報道稱,現役高超音速武器主要包括兩條技術路徑——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HCM)。“目前俄羅斯和中國在發展高超音速導彈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美國也正在開展雄心勃勃的研制計劃”。
報道稱,高超音速武器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被認為是未來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前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滕上將曾表示,當其他遠程打擊手段因為被拒止等因素而無法使用時,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對遙遠的、得到嚴密防護或時效性強的目標進行快速打擊。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表示,從印度媒體發布的現場照片看,印度國產高超音速導彈外形相當特別。在各國現役高超音速導彈武器中,HGV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是大部分國家研制高超音速導彈時的首選方向。HGV的高超音速戰斗部通常采用雙錐體彈頭或更先進的乘波體彈頭。而印度這次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戰斗部并非雙錐體或乘波體彈頭,而是有大尺寸彈翼的常規布局導彈;HCM則需要掌握難度極高的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也不符合印度高超音速導彈的外形特征。
責任編輯:王振華